眾籌模式在國外已經很成熟,成為小公司和團隊早期籌資的重要手段。特別是隨著這一撥硬件創新產品的興起,也讓Kickstarter這樣的眾籌平臺火了起來。
這一模式2年前已引入國內,出現了以點名時間為代表的國內眾籌玩家,眾籌是否會成為國內培育創業項目的一個有力推手呢?通過同國內眾籌平臺負責人、項目發起人、投資人的溝通發現,眾籌模式在國內雖然規模在增長,但發展并不那么順利,有不少地方水土不服,比如:
1、國內用戶對眾籌的接受度仍然低
2、在心態上,國內用戶更傾向于購買產品而不是友情支持你
3、籌資金額上,國內外差距也還很大
4、現在國內的創客氛圍還不夠濃
眾籌是個什么玩意?
我們先從什么是眾籌說開去,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創意,自己也有技術,比如開發一個小巧實用的錢包防丟器,但是缺少資金,那你就可以在網絡上展示出你的想法和已經做的準備。告訴大家你需要多少錢來完成這個想法,讓網友們給你資助。
你可以設定5塊、10塊、100塊或者其他不同的資助額度,前提是你必須給不同資助額度設定回報方式,可以是產品紀念徽章或T恤,也可以是開發階段的工程機或最終的成品。在一定期限達到目標籌資額后,你順利完成項目,并在說好的期限內給予網友設定的回饋。
這個網絡平臺就是現在流行的“眾籌”,眾籌一詞譯自英語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我上面舉例的是一個眾籌項目發起的基本流程,其游戲規則的關鍵是:
1、想法已經達到一個可展示的程度。
2、要設定好不同資助金額的用戶回報方式。
3、只有在擬定時間內(一般30天)達到籌資額,才算成功,如果失敗已籌款項要退回。
眾籌在國外已呈井噴之勢
眾籌在歐美發展得早,2009年在美國成立的Kickstarter是最有名氣的眾籌網站。之后眾籌在海外爆發,據福布斯報道,眾籌融資網站如今有700多家,到2013年第二季度將增加到1500家,呈井噴之勢。
還是以Kickstarter為例,到2012年年底總計已募集到3.45億美元的資金。國外眾籌網站的主要營收模式是收取傭金,一般為融資金額的5%~10%。在Kickstarter上比較成功的案例有智能手表Pebble,這款手表并不復雜,但是在眾籌平臺上融資超過3000萬美元,現在這款產品已經銷售了30多萬臺,是硬件方面非常成功的眾籌案例。
國內眾籌模式起步晚2年
國內的眾籌發起要晚很多,2011年成立的點名時間是國內現在做得最好的眾籌平臺。據點名時間的聯合創始人/CEO 張佑講,點名時間起源于他們對國外紀錄片眾籌模式的參考。“2011年7月網站上線,到現在剛好滿兩年!彼f。
在規模上,張佑介紹稱,“兩年下來總共收到七千多個項目的申請,有九百多個項目通過我們的審核上線;籌款成功的比例在50%。”為了吸引更多的項目參與、用戶支持,點名時間上個月已經取消了收取10%傭金的規則,現在在點沒時間上眾籌資金是完全免費的。
國內與國外做眾籌環境大不同
國內外眾籌的發展有很多不同,起步時間晚只是一方面。項目的類型差別也很大,眾籌項目方向是很廣的,已經涉及到影視、設計、出版、游戲、音樂、科技硬件產品等領域。
據張佑講,“國外最成功的三大類眾籌項目是:游戲、影視、設計產品,設計產品包含智能產品。國內目前第一大類影視、第二大類出版、第三類音樂、第四類產品。”所以創新硬件在國內的眾籌平臺上還很少,張佑他們也是在過去半年開始關注這一領域,國內才剛剛起步。
另外,從點名時間、以及投資人、項目發起人多方探討,發現國內外做眾籌還有幾個明顯的差別:
1、國外的眾籌氛圍很濃,用戶和發起者接受度都很高,但是在國內用戶接受度有限,還在一個用戶教育期。
2、項目的支持者叫Backer,國內外的Backer們出發點有很大不同,國外對眾籌的理解支持更多一些,而在國內,用戶對眾籌產品的期望更像是購買這個產品,所以要求也更高。
3、出手金額差別大,一個項目在國外能融資到上千萬美金,在國內一般發起人僅設定在5000到10萬人民幣之間,單個用戶的融資額差別也挺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