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在硅谷創業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一方面每一位創業者的背后都離不開幾個天使投資人的身影;另一方面這些創業者創業成功之后也往往親自擔當天使投資人的角色給其他創業者以支持。天使投資已經成為硅谷創業中最為密不可分的一個環節。
天使投資實際上是風險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對于高風險、高收益的初創企業的第一筆投資。一般來說,一個公司從初創到穩定成長期,一般需要三輪投資,第一輪投資大多是來自個人的天使投資作為公司的啟動資金;第二輪投資往往會有風險投資機構進入為產品的市場化注入資金;而最后一輪則基本是上市前的Pre-IPO融資,來自于大型風險投資機構或私募基金。對此,投資專家有個比喻,好比對一個學生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著眼于大學生,風險投資機構青睞中學生,而天使投資者則培育萌芽階段的小學生。在不斷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和風險投資過程中,創始人、天使投資人的股份還將進一步攤薄,但一旦公司創業成功,天使投資人的收益率往往是所有投資人當中最高的。
天使投資是推動美國創業和新興產業成長的最主要力量。據統計,2004年美國大約有3100億美元投資到了初創企業當中,其中有1620億美元的投資來自于其他個人,這些天使投資人當中,大多數是創業者的家庭成員、朋友,同時也有少數專業的天使投資人。同發達的民間力量相比,來自政府的中小企業投資(SBICs)只有40億美元,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只有200億美元。2009年雖然美國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大創傷,但“天使”仍然活躍,全年有26萬活躍的天使投資者投了6萬個項目:其中軟件占19%,醫療占17%,工業/清潔能源占17%,零售占9%,生物占8%,這幾項中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增長最快。美國天使投資繁榮的基礎是其鼓勵進行投資的財稅監管制度以及企業制度。為了鼓勵民間投資,美國政府在稅收方面出臺了各種措施,除了大幅降低了資本利得稅外,同時規定個人進行的2.5萬美元以上的天使投資如果發生損失,損失部分可以在個人收入所得稅中進行沖銷,這種沖銷甚至可以遞延長達8年。這些政策極大地鼓勵了民間資本進行天使投資。
硅谷之所以成為美國高科技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方,在相當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地“無處不在”的天使投資。在硅谷有一個現象:許多人在吃飯的餐桌上就開出了一張幾萬美元的支票給另一個剛剛認識的人,獲得了他所創辦的一家連辦公室都還沒有的公司的幾百萬股“股票”,甚至就連這些“股票”本身也要等到一個禮拜后才能在律師的幫助下完成過戶手續。甚至有人夸張地說:硅谷人人都可能進行天使投資。
硅谷本地的人脈網絡是天使投資繁榮的土壤。創業的高風險性往往使得追求投資回報的金融機構對其卻步,填補空白的大多數是來自家人、朋友的投資。但僅僅依靠家人和朋友的投資無疑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實際上,創業者所處的發達人脈網絡往往極大地擴展了其所能獲得天使投資的范圍,提高了創業者獲得天使投資的可能。由于天使投資是個人對個人(或對創業團隊)的投資,投資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由此形成的信任文化至關重要。如果創業企業由于經營不善、市場定位不對或者其他原因失敗了,他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如果他不負責任地揮霍無度造成顆粒無收的局面,他就不要再指望會有任何人投資給他了,因為天使投資者的網絡會永遠將其排除。這也是硅谷“信任文化”的根本保障。
本文摘自由王德祿、趙慕蘭等人撰寫,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第二章第二節第二目。 本書作者是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中關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脈;本書亦總結了在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