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擅長借勢套利
不過預測太準也有煩惱,由于龔方雄2008年的預測過于精準,有業內人士猜測,這種精準或許是因為他作為外資投行經濟學家有其獲取政策消息的獨特渠道,抑或是決策層有意通過外資投行之口于事前向市場透露口風。
對于這種質疑,龔方雄稱精準的數字是根據中國的財政赤字的增加推算出來的,屬于個人觀點。而某國內大投行研究部門主管告訴記者,只要模型設計合理,用公開信息確實能計算出很多關鍵性的經濟數據,她的團隊在宏觀經濟方面也做過不少準確預測。在外資機構中,摩根大通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視數據分析的機構,去年世界杯,摩根大通的數據專家甚至煞有介事地建模預測世界杯冠軍得主,可惜一個錯判讓小摩預測的冠軍得主——英格蘭隊止步16強,間接成就了“章魚帝”。
龔方雄2008年的國家“救市”報告拋出時,正值A股下行,市場將龔方雄的預測理解為利好出臺的征兆,反應非常激烈,投資者紛紛在期待救市的心態下進場。8月18日,上證綜指還大跌5.37%,19日,即縮量止跌,20日,消息見報后上證指數暴漲178.81點,漲幅達7.63%,成交量陡然增加1 倍;香港恒生指數也受益上揚,當天升2.18%,全日成交額高達623.3億港元。
由于消息沒有獲官方證實,隨后的一周,A股出現連續下跌,上證指數掉頭一路下行到1664點,此前盲目加倉的股民被深度套牢。于是,不少投資者也因龔方雄的外資投行經濟學家的身份質疑報告動機,認定他是借機唱多幫助機構以及外資出貨。面對質疑,龔方雄矢口否認,前述投行研究部門主管也認為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她告訴記者,像小摩這樣的外資機構,其市場策略部門、研究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的工作是獨立運作的,而且從以往的表現來看,“小摩習慣借勢,很少造勢!
而一位曾供職于美林證券的交易員提醒記者,不要拿中資機構的操盤手法去衡量外資機構,“我們更國際化”。他告訴記者,外資機構最擅長的就是無風險套利,尤其是跨市場套利,“小摩在香港證券市場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它看空的股票,大部分投資者都會選擇減持,這樣它一邊跟著大家在A股唱多,一邊沽空H股,兩邊的價差就出來了。”同一標的在兩個市場出現價差,不管是自營交易部門還是代客炒股,都能尋找到非常好的套利機會。
“你沒買比亞迪吧?”采訪快要結束時,這位交易員不經意地問記者,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小聲說了一句:“沒買就好。”而剛剛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比亞迪,同樣是橫跨深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公司。
鏈接
摩根大通:打壓銀價的黑手
2010年10月27日,紐約一名交易員將摩根大通告上法庭。他在起訴書中指控,摩根大通和匯豐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間合謀操控白銀市場,致使自己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白銀期權交易蒙受損失。
在2008年收購貝爾斯登之前,小摩就已經是白銀期貨市場的主要空頭。收購貝爾斯登后,小摩從貝爾斯登的資產中獲得了大量的白銀空倉,一度占到了全世界白銀期貨市場倉位的40%。有報道說,利用這樣的優勢地位,小摩和匯豐兩個空頭每月都在關鍵經濟數據發布后操縱白銀市場,賺取巨額收益。
早在2009年11月,一名前高盛金屬交易員就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舉報了摩根大通上述操縱白銀市場的行為,CFTC以及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隨后對舉報內容展開調查。2010年5月9日,美國《紐約郵報》以“聯邦政府開始調查摩根大通的白銀交易”為題,報道了美國聯邦政府針對摩根大通在白銀市場的操縱行為進行刑事和民事的雙重調查。美國財政部貨幣控制辦公室的報告顯示,摩根大通在2009年第四季度的白銀衍生品總量高達67.6億美元,相當于2.2 億盎司的白銀。被調查的摩根大通選擇平倉,暫時退出了白銀市場。
大空頭退場,白銀價格開始暴漲。從2010年9月開始,到2011年4月底,白銀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了100%。即使在“拉登拐點”后經歷了兩個月的回調,目前的白銀價格仍遠高于2010年9月,漲幅接近50%。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