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峰 兩次做房奴
如果說2009年在北京購買的房產屬于一般良性資產的話,那么2006年前購買的北京房產則屬于優質良性資產,而在2003年前購買的北京房產那就屬于極度優質的良性資產。當更多的中國人在抱怨自己的收入增速永遠跑不贏CPI時,在房產市場以小搏大,眼光高遠的大有人在。70后的郝峰來自河北邯鄲,目前在北京一家公司擔任網絡監控的他一直做著房奴,幸福著,快樂著。
2002年,以6萬元的首付,郝峰買下了位于回龍觀小區一套67平方米的小戶型。當時這個小區的房價只有每平方米2200元,因為手頭并不寬裕,總價不足15萬元的房子,他從銀行貸款9萬元,一個月還款2400元,4年還清了這套房子的全部貸款,從此結束了第一次房奴生涯,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房子。
對于當時月收入6000多元的郝峰來說,2400元的房貸壓力也不算大。隨著北京房價的節節攀升,郝峰對自己2002年做出的選擇很得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單位和家的距離讓上班需要兩個小時的郝峰心思開始動搖。2009年6月,在看上離單位更近,位置更佳的東三環邊CBD商圈某項目(應被采訪者要求,在此隱去小區名稱)后,他果斷地將回龍觀的房子以每平方米10000元的價格賣出,67平方米的房子賣了67萬元。居住7年以后,郝峰直接從這套房子獲得了40多萬元的純收益。紙上的富貴一瞬間就真金白銀地攥到了自己的手里。
郝峰說,2009年北京房市開始全面回暖,房價暴漲的跡象非常明顯。位于東三環邊上這個小區的房價在6月份開盤時只有13000元每平方米,后來開發商發現端倪以后玩起了捂盤惜售的伎倆。到10月份再售,房價直接躥到了每平方米18500元,4個月的時間每平方米上漲了5500元。同樣也是考慮到總價的問題,按照當時18500元的價格,他最后痛下決心,買了一套89平方米的小兩居。總價165萬元,貸款130萬元,貸款年限是25年,每月還款7500元。如今,雖然北京房價發生過劇烈震蕩,但這個小區的房價依然堅挺,目前已達到每平方米41000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郝峰說,媒體剛剛報道,中國農業展覽館那里又出現“地王”了,樓面價就達到了每平方米3.38萬元,開發商建好以后,每平方米不賣6萬元就不能賺錢。可以預見,自己居住的那個小區位置比“地王”還要優越,價格應該還會繼續上漲。“即便我以現價出手,這套房子至少可以賣出370萬元,穩賺三倍。”
雖然每月要還7500元的房貸,但是以自己目前12000元以上的月薪,還貸壓力也并不大。郝峰說,如果當時有錢,多買兩套就好了。現在這樣一輩子難以遇到的好機會只能去懷念,永遠不會再有。“自己周圍有很多朋友,從2005年開始重復貸款,購買了多套住房,現在很多人的資產早已過千萬了,我的幸福比他們差很多,他們才是真正最幸福的房奴。”
王朝陽 給兩套房子當奴隸
雖然買的房子小,但是依然獲得了北京房價暴漲帶來的實惠。地處上風上水的北京立水橋集聚著大量中關村IT男女,來自天津的王朝陽和妻子2006年在奧北按揭了一套小公寓,從此也加入了房奴大軍的行列。由于經濟原因,也為了不至于過度降低夫妻倆的生活質量,他們選擇了一套40平方米的公寓,單價7650元,總價32萬元,首付8萬元,貸款24萬元,20年期限,月還款1600元。
王朝陽說,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并不比其他地方貴,食品、交通、通訊甚至比老家要便宜得多,唯一難以逾越的就是房子。“北京的房價貴得讓人“肝兒顫”,幸運的是,我們好歹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雖然背著貸款,但是這個小區的房價目前已飆升到每平方米2.5萬元,相同戶型的房租也達到每月1800元。”不過,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40平方米的房子已經擁擠不堪了。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決定在房山長陽買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這也意味著一套房子的貸款還沒有還清,馬上就得再背上一座山,同時給兩套房子當房奴。好在搬出了那套40平方米公寓,可以將出租的租金用于還貸,做房奴也算是拉上了一個“墊背”的。
王朝陽感嘆說,沒辦法,孩子們要長大,總得有套大點的房子。或許過兩年,北京的房產市場重新放開,5年的社保也到年限了,又一大批剛需們會紛紛出手買房,價格也許很快會漲起來,到那個時候也許更買不起了。
說到最近媒體所提到的幸福的房奴,王朝陽明確表示,自己肯定不是媒體上所說的最悲催的房奴。因為2006年購買奧北的那套小公寓,如果出手也會獲利頗豐,但是自己即將重新貸款買房,高昂的房價也會讓自己壓力倍增。好在目前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如果要給自己下定義,那也算是一個小幸福的房奴吧。
研究者
難以兌現的紙上富貴
如果把10年前的房價和現在的房價相比較,升值巨大所盈溢出的富貴看得見卻并不一定能摸著。從數字上看,房奴們似乎賺了,但這種算法卻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這筆賺頭只是無法兌現的紙上富貴。房子不賣,增值的利益根本無從體現;而賣掉棲身的房產,如果再買房,這將意味著你仍然會繼續做房奴,這輩子徹底無法“贖身”。所說的幸福,當然也就無從談起。
業內人士指出,第一波購房者購買房產時即使使用貸款也并不能稱為房奴,首先,當時房屋價格絕對值比較低;其次,當時房屋的價格相對健康,租售比合理,一套房屋的正常出租價格完全可以補償月供;第三,收入的持續上漲使得在當時買房的購房者壓力非常小。
在北京等城市,目前上市的二手房,房本年齡在5年以上不需要交納營業稅的普通住宅還有銀行抵押貸款的比例不足20%,也就是超過80%已沒有貸款,而房本在2005年之前,也就是購買超過8年的基本100%都已經沒有貸款。
資深房產研究者楊紅旭認為,要說真正幸福的房奴無外乎三種人:一是擁有多套住房的富人;二是入市早且撤退及時的炒房者;三是本世紀初首批購房者。對于廣大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這三類群體來說,房價持續快速上漲,使他們越來越被邊緣化,生活幸福指標越來越低。相對于今天高價買房、身背巨額貸款的新房奴,以及為數眾多的欲做房奴而不可得的人,首批房奴應該感到慶幸,當初若不是“一咬牙”,那點首付擱到今天沒準兒連間廁所都買不起,還清貸款更是遙遙無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