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向本報表示,牌照問題應該不是問題。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強調,電子支付發放牌照主體必須是金融組織,獲得許可的機構,其性質必須是支付組織,不可能授權非金融企業直接從事支付業務。這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是對支付寶等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未來“潑冷水”。
由于中國銀聯去年以來已聯合國內80多家國有及商業銀行共同打造第三方支付平臺ChinaPay,這可能變相為它出線創造氛圍。
此外,由于銀聯總裁許羅德原任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ChinaPay董事長劉永春又曾任央行支付科技司副司長,在牌照問題上,支付寶究竟有沒有機會?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仔細查閱歐陽衛民說話的背景后發現,他是在提及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參與發展移動支付業務時所做的解釋,并非針對“支付寶”。
事實上,當時歐陽衛民還強調,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實行登記備案,并非限制、扼殺非金融機構從事清算支付業務,而是以政策規范其發展。
但支付寶畢竟也是非金融類企業,在獲得央行等方面許可前,它同樣沒有正式的“支付組織”角色。
它確實在等待著一張牌照洗去外界對它的質疑,但推出3年多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仍停留在“征求意見稿”階段。如此,馬云5年投資支付寶50億元,是否帶有一些風險?
上述人士表示,從監管角度看,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都由央行支付結算司直接監管,并一直是國家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工程推進過程中的一部分,不可能會“堵死”,否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就成了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