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觀點認為事實并非如傳言般糟糕,“因為千橡旗下的公司上市,不管是從商業利益還是個人感情角度,都是孫正義所期待的”。
今年9月,千橡首席營銷官江志強在人人網披露,千橡第三季度廣告收入超過億元,其中人人網占到較大份額。盡管目前國內SNS網站的成長速度有目共睹,但“流量變現難”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陳一舟也曾表示,千橡在廣告投放方面挖掘不深,增值業務也不是很多,而在人人網上用戶停留時間并不長,“網站廣告會擾亂用戶感受”。再加上近來微博的興起,曾經熱門的SNS網站日漸式微,人人網如不加快上市,未來命途多舛在所難免。
孫正義與他所投資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間建立了強大的資本合作伙伴關系,而多年的經驗也令他深諳公司維護之道,但這也是在他經歷多個錯誤的決策和后果之后才逐漸積累的。
2005年,孫正義投資方興東(博客)的博客中國1000萬美元,僅四年后,博客中國走向沉寂;軟銀還投資過碰碰網,號稱要打造中國的MySpace,并計劃在2007年赴美上市,可最終不了了之。此外,他曾投資的老榕早期開創的電子商務網站8848、263和美商網等,最后都以失敗告終。但令孫正義最為遺憾的,或許應該是兩年前軟銀和久游網的那次事件。
兩年前,軟銀亞洲投資的久游網謀求日本上市,卻由于軟銀與久游網管理層之間的矛盾,成為久游網上市計劃流產的原因之一。據久游網一位前員工回憶,那次內斗使久游網永遠失去了上市機會,軟銀亞洲損失也不小,“失去了發現下一個盛大的機會”。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此前與軟銀有合作的公司人員表示,“軟銀過多地參與公司資本事務,是導致這些公司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有了久游網的‘前車之鑒’,想必孫正義在對待人人網上市的問題上,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一位對軟銀公司頗為關注的業內人士對《IT時代周刊》說。阿里巴巴的上市,使孫正義因此獲利超過幾十億美元,因此孫正義沒有理由在人人網上市之際出來“攪局”。
軟銀的角色
孫正義曾一度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們的“財神”,這是因其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0年,軟銀投資阿里巴巴并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之一,持該公司34%的股份。隨后軟銀相繼在中國投資了數十家互聯網公司,除了千橡集團外,盛大、分眾傳媒和攜程等一連串的互聯網名稱都與軟銀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孫正義曾豪言,“我們希望成為亞洲互聯網領域的第一,軟銀將會在別人覺察之前領先一步。”
然而,隨著市場的演變,“財神”的地位也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形象,尤其是面臨資本抉擇時,投資方的一舉一動都需格外小心謹慎。
9月16日,雅虎CEO卡羅爾·巴茨(CarolBartz)明確表態,雅虎將保持增持的阿里集團39%股權不變,并很可能于年底加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這也意味自2010年10月始,阿里巴巴董事會決策將受到影響——尤其是在面臨與雅虎相沖突的決策上。
軟銀不僅持有阿里巴巴集團29.3%的股份,也擁有雅虎日本約41%股份,還持有美國雅虎將近5%的股份。而阿里巴巴與雅虎之間的矛盾,打破了三方之間相安無事的局面,也使軟銀在其中的角色變得頗為“尷尬”。“當阿里巴巴董事的決策與雅虎相沖突時,軟銀會選擇幫誰?”
之前,有熟悉孫正義的人士稱其為“一個有長遠眼光的投資家”,“他從來不急著在獲利之后立即套現,因為沒有盡快獲利套現的壓力”。但眼下,軟銀集團的境遇并不能令孫正義放松。
據了解,軟銀目前有約2萬億日元左右的有息債務,孫正義急切需要中國概念股幫助他更好更多地賺錢。互聯網分析人士劉興亮認為,千橡事件讓孫正義之心已昭然若揭。顯然,人人網對軟銀和孫正義來說,“資產增值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因此,當傳言稱陳一舟在人人網上市前讓孫正義減持股份,孫正義勢必不會答應,“他要的是‘放長線釣大魚’。”上述人士表示。
當軟銀的角色從投資方轉變成更為強勢的管理者時,面對發展迅猛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們的股權抉擇,“孫正義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