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10年12月8日,優酷網和當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雖然目前美國的IPO市場仍不景氣,但兩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在上市之初就受到投資者熱捧。當當上市首日股價大漲87%,優酷更達到161%,創下5年來紐交所IPO首日漲幅紀錄。此外,土豆網等企業也在排隊上市之列。
為何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要舍近求遠,選擇在大洋彼岸上市?
的確,單就市場形勢來看,在國內上市似乎是更好的選擇。規模上,國內IPO市場已經趕美超日,坐上全球頭把交椅。無奈,國內市場上市門檻太高。
在看得見的部分,監管部門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設定了一套詳盡的盈利、增長硬指標,構成入市高門檻的主體。尤其是創業板,硬指標的嚴厲程度遠超國外。
創業板主要面向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國外的普遍做法是只設增長門檻,不設盈利門檻。而國內創業板兩套硬指標都要求企業盈利,第一套指標要求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優酷連著兩年虧損,沒戲。第二套標準要求企業最近一年凈利潤不少于五百萬元,營收不少于五千萬元。虧損的優酷還是沒戲。
在看不見的部分,等待審批的機會成本太高。國內上市審批權在證監會,不在交易所。企業必須走行政審批程序。發審委每周開會兩到三次,每次審核兩三家企業的申報材料。在數百家企業排隊待審的情況下,申報材料通常交上數月之后才會有消息。發審委會議還會因為各種原因暫停,增加企業上市操作的不確定性。
對比其他市場,美國市場還有鮮明的特點,對優酷和當當乃至360之類的互聯網公司很有吸引力。
例如,華爾街匯集了一批精于互聯網公司研究的行業分析師,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美國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和發掘互聯網公司價值。與其他地區的投資者相比,美國投資者對互聯網公司接受度更高。
再者,紐交所提供層次豐富多種多樣的融資工具,方便企業募集后續發展的資金。很多創業者對股權融資有抵觸情緒,擔心多輪股權融資之后,自己對辛苦打拼而來的公司控制力下降。而在美國證券市場,可以較容易地發行債券或其他票據進行融資,公司可以在不改變現有股權結構的條件下得到更多發展資金,這在A股市場是無法做到的。
在主流的美國證券市場上市還有其他一些附帶的好處,例如更高的知名度、方便企業提供基于美國市場的股權激勵計劃以挽留海外人才、加大競爭對手在進行敵意收購時的收購成本等等。這些因素匯總起來,造成一眾中國互聯網公司,如網易、新浪、搜狐、百度、盛大、攜程等等,紛紛放棄A股市場,轉而赴美上市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