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于非科技企業而言,是不是不盈利就不能交易呢?也不是。
臺灣還有一類市場,叫興柜市場,這個市場不要求企業盈利,只要有兩家以上的券商愿意保薦,哪怕處于虧損之中,企業也可以上興柜市場進行交易了。可以說,臺灣多層次的股票市場盡量讓任何有發行股票融資需求的企業都能夠有交易機會,這么低的門檻反而成就了臺灣經濟的發展。本 文 來 源 于 創 業 網 c y e . c o m . c n版}權}所}有
為什么降低門檻反而有利?本 文 來 源 于 創 業 網 c y e . c o m . c n版}權}所}有
與臺灣股市相似的還有美國股市。中國仍處于虧損之中的網絡公司大批量在美國上市,就表明了美國股市的開放態度。
那么,人們會問,門檻降低了,不是對投資者而言更危險嗎?為什么降低門檻反而能讓經濟更加活躍?
答案是:這是哲學觀的不同,也是市場的勝利。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加高股市門檻的哲學基礎是:人們沒有能力管好自己,所以,政府需要為人們決定一切,包括遴選上市企業。
但這個哲學卻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難道政府真的知道哪些是好企業,哪些是不好的企業嗎?難道政府設定的上市門檻就是合理的?比如,一個企業為了上市,不惜血本拉關系走后門,做高財務數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上市了,這樣的企業的確股價很高,但上市后往往會立即出現業績大變臉,將買股票的股民深度套牢。這樣的門檻有意義嗎?
高門檻還會帶來監管層的尋租行為,這就是為什么一系列主管上市的高官落馬的原因。
最終,加高門檻只不過起到了幾個作用:1,關系企業大量上市。2,尋租行為加劇。3,股票成為稀缺資源,以至于一躍龍門身價十倍,而上市的企業大都是過時的企業。4,中國的股民只能在這些歪瓜劣棗里進行選擇,讓企業大賺其錢。5,真正需要錢的企業卻眼巴巴在排隊,死于饑渴之中。本 文 來 源 于 創 業 網 c y e . c o m . c n版}權}所}有
要知道,股市最大的功能在于幫助企業融資,其次的功能才是股票的交易。監管者往往因為交易功能,一切圍著股價轉,反而忽視了融資功能。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降低門檻的哲學標準是:政府也不知道哪個公司更優質,于是,干脆,政府只管信息公開好了,一個企業只要做到財務公開、不做假,那么,投資人通過其財務報表和公開信息,就能決定這個公司值多少錢、買不買。人們的需求是多樣的,有的厭惡風險,有的追求高報酬。有的企業現在不盈利,但總有人看好它的未來而購買它,有的企業現在盈利很多,但也總有人看淡它的未來。
這樣的哲學能夠盡量地滿足各種公司的融資需求,中國的it公司也正是拜這種哲學所賜,在不盈利的時候,就從美國鬼子那兒融到錢,當然,它們一旦盈利,錢也被美國鬼子賺走了一部分。
我們總是在喊為什么要把最優質的企業送給美國人,卻很少考慮到,是我們的股票市場哲學出了問題,導致優質企業被那些關系戶排斥走了。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問題是:股票市場本應該是一個報備市場,也就是說,任何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都可以上市,而不應該是一個審批市場。審批市場就是一個由證監會和各級政府說了算的市場,結果,上市資源被政府壟斷了,企業除了巴結政府和增列財務之外別無出路。
中國的市場是一個審批市場,結果我們常常會看到企業為了上市排隊的情況,結果,證監會常常忙不過來,各級官員們發了大財,關系企業上了市,優質企業能外銷就外銷,股民們出高價買爛股,一系列問題出現了。
平心而論,創業板相對于主板來說,上市條件已經有所放低,且證監會無疑也在加快審批流程,使得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創業板上市企業達到了200多家。本 文 來 源 于 創 業 網 c y e . c o m . c n版}權}所}有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創業板背后的哲學與主板市場仍然是一致的,即,政府幫股民決定哪家公司好,哪家公司壞,政府對于企業上市行使審批權。本o文o來o源o于o創o業o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于是,我們看到,創業板門檻依然成為了大多數it公司的障礙。國內股民仍然無法見到那些最活躍、最具前景的高科技公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