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被投項目的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面臨著通脹的巨大壓力,雖然股市低迷,但無可辯駁的事實是,風險投資的回報仍處于高位。多位基金管理人在昨天舉行的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表示,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現在仍屬于風投賺錢的時候,只是開始出現從暴利向準暴利的理性回歸。
一個項目能賺近2億
在論壇上,多家投資基金負責人被追問近兩三年的回報。參加論壇演講的7家基金負責人中,除渤海基金因政策原因拒絕回答此問題外,其余6位都對自家回報表示滿意。
泰豐資本中國區總裁石博表示,“一般要看到20%—25%的投資回報,我們才會做。”深圳力合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方今年另起爐灶創辦了力合創投,他以之前任職的清華力合創投為例,稱其項目IRR(內部收益率)超過30%。
事實上,對于風投基金的回報,行業是有統計的。2009年,人民幣基金退出的回報倍數是將近10倍,2010年是10.89倍,外資基金因為境外形勢不好,倍數是2.6倍,去年外資基金去境外上市的是6.9倍。深圳同創偉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董事總經理丁寶玉稱,2007、2008年發行的基金,回報倍數都在5倍以上。“如果按照5年以上,IRR一定都在40%以上,如果嚴格地按照資金到位和退出的時間,IRR應該在50%以上。”他還說,一個項目上市,對一家創投基金來說,能賺1.5到2億。
投資跟著產業政策走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大框架下,各路基金加緊布局。論壇上,被基金負責人提及最多的是醫療、消費、清潔能源等行業。
作為一家海外基金,曼達林基金卻在非常謹慎認真地研究中國的相關產業政策,以期能在行業里發現最好的投資對象。其創始合伙人Alberto Forchielli說:“我們超過50%的資金投資在醫療保健行業,我們非常喜歡醫療行業,因為它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未來10年,我們估計這個行業會保持30%的增長。”
丁寶玉則提出了一個投資新興產業的“彩虹戰略”,包含7大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