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零售巨頭開啟了并購大潮后,北京本土超市大鱷物美隨后接棒。2009年,物美宣布以7.99億元收購子公司美廉美的兩位小股東持有的25%股權,從而實現了100%控股美廉美。在本次收購之前,物美商業擁有美廉美75%的股權。這也成為當時北京商業領域規模最大的一起并購案。
上周,新華都和永輝超市以“白菜價”收購韓資超市易買得,新華都更是成為“內資企業收購外資企業”第一案。
一位曾在大型超市擔任高管的人士認為,大型超市進行并購屬于正常的商業運作。現在人員、成本、采購等費用的上漲導致超市行業很難盈利,只能以大規模擴張來搶占市場份額從中盈利。
一位外資超市高管則表示,由于中國各大城市的超市覆蓋率已接近飽和狀態,而開新店、找新物業越來越困難,所以大型超市以并購方式擴張是最穩妥、最快的方法。
并購并非一勞永逸
在各大企業紛紛上演并購大戲后,這種被看做最穩妥的擴張方式,卻也帶來了不少后遺癥。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沃爾瑪對好友多的整合。
3年,這是當時沃爾瑪給出的完成整合好又多的最長期限。按照計劃,到去年2月,沃爾瑪應該結束對好又多的全部整合事宜。但直到今年7月,沃爾瑪對好又多的整合才有了實質性進展。當時,上海、南京、溫州、福州和無錫等城市部分好又多的店外招牌已更換成沃爾瑪。
據沃爾瑪方面介紹,在好又多店內管理模式統一為沃爾瑪的標準之后,沃爾瑪將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逐步、分批次對部分商場的店外招牌進行調整。
上月,北京4家旺市百利(好又多)統一更換成沃爾瑪招牌。從表面上看,沃爾瑪對好又多的整合已經完畢,實際則不然,旺市百利的供應商仍獨立于沃爾瑪體系。
“大型企業并購后的后遺癥已開始逐步顯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行業專家表示,在并購后企業通常會面臨賣場人員成本提高和企業文化整合等共同問題。并購后的企業都要面臨改制的問題,要讓原來的員工適應現在的體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工資,這無疑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企業在實現并購后,改制過程中都會有過渡期。”該專家稱,過渡期是考驗企業的關鍵點,只要平穩度過,日后發展過程將是坦途。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