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嬰兒用品市場仍處于啟蒙階段。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品牌嬰兒用品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云月投資的創始合伙人蘇丹瑞笑道。
2月10日,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宣布,云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完成對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的絕對控股權的收購,本次收購及后續總投資約為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3億元。自此,云月投資也將成為英愛公司的境外持有人。
據了解,云月投資是一家專注中國國內市場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管理總資產5億美元。在入主英愛之前,云月投資創立12年來也只投了12個項目。這樣的數字,即便是與不少中國純本土PE相比也并不算大。但值得關注的是,在云月投資的12個項目里,虧損的只有1個,擁有超過90%的驚人投資成功率。
收購廣州英愛,是云月投資首次涉及中國嬰童用品行業。為何選擇這樣一個“冷門”行業?作為成功的PE,云月投資又如何看待當下的中國投資環境與投資機會?帶著這些問題,南方日報對其創始合伙人蘇丹瑞(Derek Sulger)進行了專訪。
蘇丹瑞是美國人,有著美國式的開朗健談,也富有美國式的冒險精神。自哈佛大學畢業后,他曾在倫敦高盛投資銀行任職7年。1999年,28歲的蘇丹瑞放棄了倫敦高盛執行總監一職,前往上海實現創業夢。
在此之前,蘇丹瑞從未到過中國,而此時亞洲金融風暴也還未平息,這個冒險的決定遭致不少親友的勸阻。但蘇丹瑞卻一意孤行,要在這個“月亮背面”(注:云月的英文名lunar有月亮背光面的意思)般陌生的地方開始自己的新事業。
在中國,他從無到有創立了3家公司,分別為掌上靈通、英思克計算機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捷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此后蘇丹瑞又創辦云月投資,專注于投資在城市化發展和擴大內需過程中收益的中國民營企業。
掌上靈通搶占短信市場,5年投資升值上百倍
1999年,蘇丹瑞投了500萬美元,在上海創立了一家名為“掌上靈通”的手機服務公司。這錢是東拼西湊而來,包括他在高盛7年的全部收入、親戚朋友的錢以及高盛前老板的投資。
“當時中國手機還只有少數人用得起,有手機的人也是以打電話為主,很少有人發短消息。”蘇丹瑞回憶說,那時正處于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公司把目光投向網絡。朋友們都不看好蘇丹瑞的創業計劃,但他不為所動。
“我曾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市場!碧K丹瑞說,他認為中國手機市場必會有短信方面的需求。果然,中國手機用戶很快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一年后,中國手機用戶從500萬迅速增加到3000萬,再過了幾年,這個數字又增長到一兩億!罢粕响`通公司剛開始的40名員工中只有3人擁有手機。一年之內,所有的員工都有了手機”。
回想起自己當時的決定,蘇丹瑞覺得很幸運,因為自己在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手機市場的爆發,也讓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消費市場強大的購買潛力。
“中國很多人手機上收到的第一條短消息就是我以前的這家公司發出來的,比如2000年中國在奧運會上拿了某項金牌之類的體育新聞!碧K丹瑞笑著說,作為中國最早為手機終端用戶提供無線媒體、娛樂及內容交互服務的企業,掌上靈通很快獲得了成功。
2004年,掌上靈通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上市時市值達到5億美金。僅僅5年時間,從500萬美元的投入到5億美元市值,蘇丹瑞的創業傳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為IT行業津津樂道。
“云月模式”打造另類PE,12項目11個都盈利
蘇丹瑞之后創辦的另外兩家公司也表現不俗——英思克計算機有限公司于2005年高價售出;而他本人現在仍然擔任著首席財務執行官的上海捷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去年國家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時獲得了全牌照的兩家公司之一,另外一家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
“你做透了一個事情,就會從中發現一些相關聯的機會。”蘇丹瑞說。2002年,他從掌上靈通的客戶廣東移動那兒得知,當時移動運營商普遍面臨一個新問題:手機用戶如何來繳付手機費。于是他迅速成立了捷銀,從為廣州移動提供用戶交納手機費服務開始,迅速做大。
這種專注于一個行業,再從中發現相關聯機遇的原則一直貫穿著蘇丹瑞的投資生涯。在創辦掌上靈通等3家公司的同時,蘇丹瑞還創立了一家投資公司——云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市場上其他PE機構相比,云月投資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異類。
“我們有自己的云月模式——就是參與內務、關注內需和扎根內陸!碧K丹瑞介紹說,在投資領域和策略上,和追逐互聯網、清潔能源、醫療健康等熱門領域的中國VC/PE機構不同,云月投資的項目是一些相對的冷門行業,如林業、果汁飲料、食品、水泥甚至易拉罐生產、膠合板制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