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說、蘑菇街等社交電商模式的興起,再次將社會化電商拉入產業及投資人視野。
一般認為,社交電子商務是伴隨社交網絡興起的一種全新的電子商務衍生模式,以微博、空間、博客等社交媒體及網絡媒體作為傳播介質,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實現商品的購買和銷售行為。從中國社交電子商務商業模式來看,目前均以實現賣家與買家之間的交易為導向,進而通過交易額提成。海外知名的Facebook與電商的融合先后經歷兩次嘗試,Pinterest作為新近流行模式,引得中國企業競相模仿,但其“拒絕”社會化電商模式發展的服務條例業已出爐,中國的社會化電商如何實現發展?
據清科數據庫顯示,2006年至今,已經披露的中國社會化電商投資事件共發生23起,其中披露投資金額的投資案例為15起,披露投資金額總額為2.04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金額為1359萬美元。獲投企業中,有較為熟悉的美麗說、蘑菇街、豆瓣、媽媽說等企業,也有一些新興的如愛物網、花生共和、豆果網、花瓣網等。
2011年,盡管電子商務行業被部分業內人士唱衰,但是中國電子商務憑借其互聯網的“接地性”發展,增長勢頭難掩。從電子商務行業本身特性來看,電子商務產業鏈仍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從投資風向來看,VC/PE對平臺型電商的關注力度減弱,對旅游票務、短租房屋、租車等輕電商及外貿電商的關注力度不斷加強,此外,電子商務外圍服務提供商由于其“旱澇保收”特性,受到VC/PE的廣泛關注。
中國的網上零售平臺不斷增加,零售商品種類日漸豐富,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地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并確認購買,已經成為用戶面臨的首要問題。而此時,已形成信任關系的社交圈子就可以通過朋友間的相互推介找到所需的商品。這一變化,早已被中國電子商務網站所洞悉,并與社交網站展開積極的合作,如2009年12月,人人網攜淘寶、京東商城、呼哈網等推出社區網絡“人人愛購”平臺;2010年,開心網引入特價機票查詢、電影票購買、團購等服務;2011年3月,新浪收購麥考林部分股權,擬實現微博與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似乎更將“電子商務+SNS”模式推向大眾。另據亞馬遜與Facebook的合作來看,盡管合作僅是嘗試性階段,但是社交網絡通過朋友間推介提升了用戶購物轉化率,并通過社交圖譜引發了更多的購買需求。未來,電子商務網站流量將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社交網絡,這也成為兩種應用跨界合作的廣泛基礎。
當我們認同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成長空間后,就不難理解社會化電商的美好前景。但是,社會化電商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發展仍面臨困境,需耐心謀定。2011年后,我們不難看出資本對社會化電商的熱情程度,但發展初期的行業切勿成為資本游戲。社會化電商首先要解決用戶生產內容中出現的垃圾信息過多的問題;其次要面對互聯網巨頭如騰訊、新浪、人人、淘寶等企業進入后對行業的沖擊與洗牌;再次應實現差異化競爭;最后還應解決圈子用戶的興趣圖譜與實現交易的和諧統一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