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可能在一夜之間為一個企業打造一個天堂,但是更多的案例表明,地獄要比天堂更容易打造。在網上對企業負面信息的傳播要比正面消息的傳播快得多!而網絡上的負面消息很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網民并不會去調查事件的真假,只會關注,懷疑,議論!最后企業的口碑就會被毀于一旦。所以清除負面信息負面報道刻不容緩!”請注意這是一家公司的廣告語。(中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
任何存在監管漏洞的地方都是暴利生意滋生的土壤。對長江大學溺亡學生的報道中對“撈尸人”的調查尚未平息,“刪帖公司”又浮出水面。現在如果在網絡搜索引擎上輸入“刪除負面信息”,就可以找到關于“職業刪帖”的相關信息20多萬條。形形色色的職業刪帖公司紛紛涌現,“刪除網帖”成為他們的生財之道,被美其名曰“網絡危機公關”。
“網絡刪帖”一詞或許對經常上網的人來說并不陌生,但大多數也就止于過眼云煙。在中國之聲的這則報道之后,人們才驀然驚覺,承載了民意寄托的網絡中也有超出我們想象的復雜和黑幕,而且這種刪帖公司的為數之眾令人乍舌。我們不僅懷疑,網絡上究竟還有多少我們未知的虛假,還有多少被掩蓋了的真相?
網絡作為一個信息傳播的平臺,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承載了民眾對于社會公平和正義伸張的冀望。而所謂的“企業危機公關”,無非是進行暗箱操作,通過人為干預達到為企業掩蓋劣跡的目的。這無疑是侵害了民眾的知情權。須知紙是包不住火的,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對企業來說,到了那個時候,或許損失就不可挽回了。
我們不妨進一步思考下去,企業的所謂“危機公關”尚且算可以說得出口的,恐怕還有更多的“公關”是說不出口的吧。這不能不讓民眾對網絡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再度劃上問號。
愚以為,正是網絡監管的缺位才讓這些所謂的“危機公關公司”找到了斂財的大好門路,還有那些為了錢財不顧道義廉恥,不惜鋌而走險的網絡新聞從業者們,也到了該被治理治理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