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投資策略,是因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高風險性。
“投資移動互聯網其實很難,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我們這些VC投資了公司,很多公司過了幾年后,有的就消失了,有的則轉型了。這個領域絕對是高風險投資領域。作為投資者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投入的錢很有可能就是打水漂,很難做。”倪正東告訴記者。
實際上,投資環節的這種壓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的是創業的困境。
開放下的創業困境
做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總會讓一些過來人想起2008年前后的反差。
悟空網絡CEO楊寧算是移動互聯網的“老兵”。2001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處于死亡的邊緣。“當時新浪、搜狐的股價都跌到很低。”楊寧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就在戰況慘烈之時,移動SP(服務提供商)行業火了起來。“大家都把它當成救命稻草。在那時,我從搜狐出來創立了一家公司,專門做SP領域。最后,公司從一個10個人的企業成長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也是正好趕上了SP的大發展時代”。
但是,2004年到2008年是楊寧比較痛苦的階段。運營商對SP行業的整頓、行業的重新洗牌,讓楊寧發現,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看似很大,實際很小。“大多數的手機終端不智能,很多手機都不支持應用下載,手機終端的屏幕大小等屬性也紛亂復雜。而當時要在塞班平臺上做開發,動不動就要申請證書,開發的時候要申請一個開發品牌,要用歐元才能申請到,感覺根本不想讓人開發東西。”楊寧解釋說。而蘋果打破了這一切。“蘋果的平臺策略導致了安卓跟風,安卓引起了微軟跟風。這樣,市場一下子就開放了”。
其實,無線業務的發展也可用三個階段來概括。斯凱網絡戰略投資部總經理巒威表示:“第一個階段是移動增值階段,這個階段基本上搞定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第二個階段要搞定的是渠道,把終端手機廠商服務好,也許就能成功;我們現在進入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市場特別開放,智能終端快速發展,企業要搞定的是用戶。”
這種開放性從一方面看是好事。因為從某一層面來說,這種開放環境降低了開發門檻。但是,創業者的蜂擁涌入,也讓這一領域瞬間變成紅海。
“現在移動互聯網中小型創業公司要成功非常難。在10年前的互聯網公司只要找到一個用戶需求,沿著這個用戶需求一直耕耘下去、堅持下去,最后都沒有死。”楊寧說道,“但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領域,幾乎沒有哪個需求沒被挖掘,而且不只被一家挖掘,甚至有的已經被10家以上的公司挖掘。”
而倪正東看到的是很多公司曇花一現:“可能今天這個應用非常熱,但熱了一段時間之后忽然就沒有人去用它,應用就消失了。這些年沒有幾家公司存活下來,移動互聯網公司創業非常不容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