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制作外包不在上述兩個其中,是因為:企業對應用的需求不如營銷多,而商業工具更偏向管理和數據分析,中間空出的一塊既讓用戶很開心,在娛樂中微微一笑,又能展現企業核心價值觀點的應用就成了一個空白且有待發展的領域。
還別說,這個領域不僅僅需要開發的經驗和技能,還需要扎到用戶最深處去的功夫,就像前述一樣。一個問題就足夠解釋這個的重要性:“什么信息最容易在微博上流傳?”順著這個話題下去,我們很容易發現,微博和媒體屬性真沒關系(上篇文章做了一次探討,大家可以查看),推動信息流動的只是“簡單”二字,或者“俗”一個字。
舉個不相關的例子好了:騰訊每天的市場和宣傳其實也大把,勢頭都不敵去年那次“48個月年終獎”的流言那樣傳播廣泛、深入,讓人印象深刻。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流言,其實傳遞出了騰訊重視員工、福利好的核心信息,業界許多朋友也將自己希望提高福利的渴望投射在這一信息之上,加快流傳。
能深刻理解其中韻味,并變成應用的,只有這些快速發展的小團隊。每天沉在用戶中,使他們充分熟悉并了解民眾此刻的需求、如何與品牌對接。
現在,每周我們都接到大量企業詢問,要求介紹優秀的開發團隊,或協助他們開發一些小應用。據我所知,南京、武漢、深圳等城市,也已經好幾個團隊在這個新市場上進展迅速。
三、與商業工具、微博營銷結成聯盟;
第三方應用的信息快速流動、在微博平臺上短期內迅猛聚攏海量用戶這些特質,和微博營銷、和商業微博管理工具有很大不同,比前者壽命長(微博營銷發出的信息,強效果只在發出和被大量轉播的一小時內),比后者共鳴強(營銷工具側重管理與分析,強調可控可追蹤)。
人各有長,很難兼顧所有。如前所述,一個“深刻理解其中韻味”的團隊來協助做第三方應用、微博營銷公司快速短期推動、商業工具緊跟其后,是一個可期的最佳搭配。有點類似微博帳號與微博營銷公司的合作,一些優秀的中介可以從中浮現。
這種搭配也呈現在一些“重”應用、“重”服務要推出前,將其中的最核心特質抽離出來,變成一個快速爆發的“輕”娛樂應用,在用戶哈哈笑中,下一步已經緊鑼密鼓。
寫到這里,想起了和曾Facebook上火爆一時的《朋友買賣》創始人、現在Zynga中國高管之一的陳思齊的故事。Facebook剛開放時,大量有趣的個人和小團隊應用迅速涌入,也多是七天應用。就在這樣的氛圍中,06年美國畢業的陳思齊,07年就已經做出了Facebook最火的《朋友買賣》(此后被投資人直接開出500萬美元的投資支票,這一應用也迅速國內開發者所學習)。在上次騰訊微博沙龍上和思齊聊起這些時,突然感覺,今天的微博上的應用,像及了要爆發的前夜。
接下來的時間里,將會是一個個人英雄迭起的年代。這樣的年代好久沒有到來了。
這個窗口期不會太久。從過去看,已經有一年孕育,往后看,最長或只有一年時間。此后這些爆發起來的個人英雄將會成為新的大腦袋,迅速獲得融資或被收編,從而有錢有人跑的更快。從平臺看,騰訊微博內在迅猛爆發的用戶和粘性,也是前行者所能享受的最大紅利。一旦大腦袋出現,占據了優勢資源,這一寶貴的窗口期將被迅速關閉或空間被極大壓縮。
是啊,個人英雄年代要來了,你要來試試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