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數量也能轉化為實際產值?
當你使用人人網等社交網絡向好友發布自己的最新狀態、在網上曬自己的各色旅行照、聚會照的時候,有沒有對這種經濟現象產生過疑問:這些網站提供的帶來了歡樂的應用服務,為什么在用戶使用時不收取費用呢?看似是服務業的行業如果不向用戶收取費用,它又靠什么持續盈利呢?
而像人人網這樣免費的應用網站還有很多,包括門戶網站和其他應用網站開設的微博,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網易、飯否等等,網民們可以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精英、明星和天南海北的同齡人,關注各類生活、時尚、休閑類資訊,同時還可以拍下自己做的菜秀廚藝,曬和好友游玩的照片秀幸福,還可以傳播自己的言論和思想。可奇怪的是,我們在微博上可以聽音樂、看視頻、寫短日志,進行如此多的活動,偏不需要用戶付費,難怪導致宅男宅女這么多。
互聯網產業在初始發展階段其實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日前,北京在22日舉行的“2011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研討會”上,有關部門預測2011年全年的GDP增長速度將達到9.8%。而互聯網作為一種正在快速上升的新興行業,以超過GDP2倍至3倍的速度發展,這個數據說明提供免費服務并沒有延緩行業發展的腳步。
業內分析人士稱,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用戶數量就是最大的價值,應用服務在發展的初期就是在攢積巨大人氣,形成龐大而穩定的用戶群。而有了用戶,就不愁企業沒有發展。目前微博有2億用戶的人氣,假設每個用戶可以貢獻的潛在價值為100元,那么整個微博產業的潛在價值就可達到200億元。客戶數量本身就可以看做行業實際產值的轉化力。
技術為先將為行業帶來何種新發展?
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行業在國內已經走過了萌芽期,步入了發展期,并全速向著成熟期開進。
技術是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直接的推動力量,當人們把對互聯網的需求又搬到了手機等移動終端上時,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似乎也將成為必然。而云計算的應運而生,為互聯網產業的進一步分化和擴展帶來了更新、更多的可能。早在上個月在杭州召開的中國互聯網無線化峰會上,阿里巴巴發布的云OS系統和云計算生態系列產品,就將這種可能擴展為互聯網在未來里發展的一大趨勢。而微信、米聊等借助于移動互聯網的語音通訊應用,又使互聯網出現了新的電子通訊業態。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呂本富教授從事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的實證研究多年,他說:“互聯網行業由起初獨立的綜合體已經向著多個方向分化發展。它始終向著兩個基本的方向發展,一個是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對傳統行業進行深化和改造,另一個就是催使一大批新興業態誕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