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主要闡述了作者對影響谷歌搜索排名結果的各項指標(包括網站加載速度,首字節加載速度,圖像大小等等)一一進行研究,并試圖找出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的相關性,而這些數據對于站長而言,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
谷歌都是通過對多方因素的綜合考慮,才得出最終的搜索引擎結果排名。通常情況下,這些因素都與網站自身內容(網站文本,URL,title和head中的內容等)或是網站本身的真實性(域齡長短和外部鏈接的數量和質量等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然而在2010年時,谷歌出人意料的引入了“網站加載速度”這項指標。因此,如今的網站加載速度亦成為眾多站長十分關心的問題了。
然而,“網站速度”卻無一個明確的標準。因此,有很多不良網站投機取巧。針對這一問題,谷歌工程師Matt Cutts表示加載速度不理想的移動端網站在搜索引擎排名結果中將處于不利地位。
顯然,谷歌對于直觀因素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加載速度慢的網站用戶體驗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而用戶體驗差的網站排名又怎么高的起來呢。那么,谷歌的評判標準到底是怎樣的呢?這一因素在搜索引擎排名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Moz的數據科學家Matt Peters針對這一問題在Zoompf 上發問,欲找出答案。
免責聲明:
雖然谷歌一直都故意不闡明影響搜索排名結果的網站加載速度到底指的是哪些“速度”,但卻明確表明了“內容為王”依舊是網站運營的不二準則。換言之,即使我們能夠證明網站速度與搜索排名之間存在某種相關性,但除了網站速度外,還有很多相關指標會對此產生影響,因而我們并不能斷言網站加載速度與搜索排名之間有任何必然的因果關系。
方法論:
在研究開始時,我們同Matt(Matt Peters)一起利用2013年排名因素調查的資料中隨機抽取了2000個搜索詞條,并將這些詞條信息編制成了一個列表。之后又從中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查詢詞條,這些查詢詞條的長度為1至5個搜索詞。再收集每個搜索詞條的搜索排名結果中排名前50的鏈接,將10萬個網頁匯編在一起進行評估。
接下來,再推出30個小型亞馬遜彈性計算云,每個都裝載了相同的開源工具WebPageTest。通過該工具收集了在與用戶相同版本的Web瀏覽器下,網站加載的40項性能測量。我們是在Chrome下進行測試的,且每項測試都是在緩存已完全清除的情況下進行,這樣能夠確保結果的可靠性。
下文中會給出研究的總結,如果想要查看完整信息,可點此下載完整報告。
結果:
然而在我們對每個URL的40項頁面指標進行分析后,卻發現大部分的頁面指標對搜索排名并無任何影響。為了簡潔起見,在本節內容中僅強調部分比較值得注意的結果。如果想要查看完整信息,可點擊下載完整報告。
頁面加載速度:
當人們提及某個網站的“網頁加載速度”時,大多指兩種測量指標:加載“完整文檔”的時間或以及網頁“完全呈現”的時間。所謂完整文檔指的是在可開始點擊或是開始輸入內容前網頁加載所耗費的時間。這段時間內,網頁的內容可能還未完全載入,但用戶可與網頁進行交互。而完全呈現則表示加載所有圖片,廣告以及分析追蹤器所需的時間,這些都屬于用戶滾動頁面時所能看到的“背景元素”。
由于谷歌并未對頁面加載時間賦予明確的定義,因此我們對上述兩項測量指標對搜索排名的影響都進行了研究。然而,最令我們驚訝的是這兩項指標并無明顯的相關性。我們預計,如果兩項指標有任何相關性的話,將很可能會對搜索排名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呢,從我們收集的數據中并不能看出任何一項指標與搜索排名有明顯的相關性。如下圖:

橫軸表示該頁面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縱軸則表示上述研究中搜索2000個檢索詞平均花費的時間。換言之,就是把2000歌檢索詞一個一個輸入到谷歌中,然后點擊排在搜索結果第一位的那個網址,全部檢索完后,取其加載時間的平均值標繪為位置1。然后,依次得出搜索結果第二位的加載時間平均值,第三位的,第四位的……直到50為止。
我們原本預計改圖所呈現出的走勢應該是逐步遞增的,即排名越靠前的頁面,其加載完整文檔和完全呈現的時間都應該越短。然后,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兩者似乎并無明確的相關性。
加載首字節所耗費的時間:
在上述“頁面加載速度”研究無果后,我們將研究擴展到“首字節加載時間(TTFB)”這一指標上。所謂的“首字節加載時間”表示當點擊了某個URL,在服務器響應后加載出第一個字節這一過程所花費的時間。此項指標的時間包括用戶向服務器提交請求后網絡傳輸的時間,加上服務器處理請求并生成結果頁面的時間,再加上服務器響應后,用戶的瀏覽器加載出第一個字節的時間,最終的和就是我們所需的“首字節加載時間”。如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TTFB的結果顯示首字節加載時間與搜索排名有明顯的相關性,排名越靠前的網站,其站內首字節加載時間就越短。從我們所獲取的所有數據中可得出結論:首字節加載時間與搜索結果排名有著很明顯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這項指標對搜索排名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