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運營 搭建自己的生態養殖系統
在前面數據工作取得進展后,日常運營過程中以每周、月、季度都有相應的分析會的形式來判斷工作進度和完成情況。分析會主要針對商品討論,還有利潤、損耗等情況,如此一來把這些要素連動起來,掌控Marketing的節奏,來判斷是不是要放量,是不是要換渠道。
在營銷推廣方面,沱沱工社并沒有做大面積投放,而是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承受能力,線上做精準投放,線下營銷通過農場會員活動和社區活動進行,比如在農場組織活動,會員在周末可以參加,類似農家樂,讓他們體驗和感受有機;社區活動針對企業用戶,給他們的員工做營養課程培訓等。
如此一整套運營體系,成本節制的效果最為明顯,用戶轉化、留存度以及復購率頗為可觀。從杜非那透露,沱沱工社50多萬注冊會員(非企業用戶)剃掉那部分禮品會員復購率也有65%,其中留存下來的會員購物頻率約2.5次/月。
生鮮電商減少成本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便是降低損耗。據杜非介紹“損耗主要來自種植損耗、儲存損耗、加工損耗、配送損耗及滯銷損耗五個方面。而一個需要自由呼吸的蔬菜和水果,市場周期就是七天,葉菜三天!
因此為了降低損耗,沱沱工社把零售業的庫存考核直接引入到生鮮電商庫存管理中去,當這個商品是葉菜的時候,市場就是3天,過了1.5天后馬上處理,馬上開始變價,開始打包,這是他們們縮短庫存管理的重要手段。第二,商品引入的時候要考核損耗率。事實上很多企業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把東西摘那庫房里開始吆喝,這是不對的。
節約資源,降低損耗方面還有新招。沱沱工社在河北曹碑店的一個聯合農場,正在做“立體工程”的嘗試,在水系改造后,魚塘可以養魚、螃蟹,水面養鴨子。另外還有一個“立體化循環經濟”的工程,在其損耗比較高的時候,他們直接把這些廢料做出飼料,喂雞、豬等禽獸。殘渣倒進發酵池用來做沼氣,用完了還可以喂蚯蚓,當葉肥。
如此經歷好幾個循環,一個是做到生產端跟銷售端做連供,而是是庫管總體預警。但這一生態養殖系統的有機產品產出有限,主要提供VIP客戶和自己員工福利,并未市場化。
拒絕誘惑 “我們不是賣商品的,是信譽”
杜非加入沱沱工社的時候,就給大家灌輸一個想法“你把販賣產品作為販賣信譽。我們不是賣商品的,是賣信任,這樣的話用戶對你的整個信任和粘度大幅提高!敝饕w現在兩個方面。
一、不追求規模,品類減法
今年過完年后,沱沱工社的訂單量出現爆發式增長,然而由于其冷供應改造并未完成,倉儲、冷藏、配送能力都很有限,讓杜非感到了恐懼,不得控制增長節奏。他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品類決定了適應搞大規模的方式,生鮮這個行業應該是有利潤的,而且最大的好處是粘度非常的高,能建立信任關系。因此,除了市場推廣要配合增長節奏外,在杜非加入沱沱工社后進過一系列品類調整,將原來5000SKU減少到現在的2000多。
但也不意味著沱沱工社在品類策略上將減法進行到底,杜非表示“沱沱工社在非冷鏈的品類在物流跟不上的時候做減法,該環節改善后,未來會考慮在有機、安全并與餐桌相關的品類上做加法!
二、要優質用戶,不要盲目促銷
除了獨立B2C平臺外,沱沱工社還入駐了天貓、京東這些第三方平臺,并成為這些平臺生鮮類目中的佼佼者,時常會被要請參加促銷活動,效果也很不錯。盡管如此,在做了幾次后,沱沱工社主動叫停了,同時多次拒絕了第三方平臺的促銷邀請。
杜非解釋道“我認為這樣做,我們的客戶不夠優質,圖便宜目的很明顯,我要的是客戶的回購和轉化,因為這個行業最不缺的是優質客戶,但最缺的是優質商品,你把優質商品消耗完了,優質客戶需要的時候你又沒有,這不合理。另一方面,這行一定是你有什么樣的能力,你就吃多大的飯。”
沱沱工社主攻中產階級以上的消費群體,杜非幽默地稱“我們絕對不會做屌絲用戶,屌絲是“大寶天天見”,我們是要賣給那些天天做大保健的人,天天做大保健才是土豪。”他心目中的“中產”并不只是收入,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有高品質要求態度。
最后,在我們談及整個生鮮行業時,當記者問到“在移動互聯網、O2O趨勢背景下,什么樣的模式最適合生鮮電商?同時沱沱工社如何應對?”杜非表示自己不會熱衷推崇這一趨勢,也很難說哪一種模式最合適,但可以肯定大家都沒有錯,因為從出發點來看,沒有誰是想把自己做死的,沱沱工社在行業中,會認清自己的位置,堅定自己的方向,在移動時代大膽嘗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