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和天貓男裝熱銷排行榜中,有這樣一個品牌G(化名),靠分銷起家,在天貓擁有數千家分銷店。據不完全統計,銷售這個牌子的淘寶店數量亦達到了3萬多家。
老王,G品牌的品牌“臨時擁有者”,之所以說他是“臨時擁有者”,是因為這個品牌,由他在持有者手中簽下了9年的商標使用權,時間從2011年到2020年。去年,僅靠分銷,G品牌在淘寶以及天貓上的銷售額就達到了將近9億元。
采訪中,老王的一句話卻讓我的心涼了半截:這些故事很多都不能寫,寫的話我的品牌名肯定也要隱去。就如同很多中國早期的企業家,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不全適合寫進教科書。
別無選擇的選擇
說起老王,他在男裝圈內的知名度也許遠不如九牧王、七匹狼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這也與其自身低調的個性有關。如果從1996年開始算起,老王已經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近18年。“初中還沒畢業就去了北京,一開始從別人那邊倒貨,到后來自己上貨,一點點積累起原始資本”,坐在杭州教工路的一家酒店里,這位身家上億的服裝老板第一次以接受采訪的形式向我聊起了自己的創業史。
1996年到1998年短短三年內,他大概賺了幾十萬元。令老王記憶深刻的是,和當時多數老板一樣,他也買了個大哥大,一萬多元。他戲稱,這權當犒勞自己。
不過就在1998年底,老王在生意上第一次受挫。1998年北方遭遇暖冬,他進了七八千件棉衣,“105元進價,衣服運回來以后,不冷了,賣不出去,最后沒辦法一件25塊處理掉,一下子做賠了。”老王極力用簡單的詞匯,把那段不愉快的歷史“一筆帶過”。不過他也承認,從1998年開始到2004年,他的生意一直很不順,期間甚至遭遇過人生的一次重大變故。
所以,在老王看來,2004年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他和朋友兩個人湊了9萬塊錢,在北京最好的批發市場租了一個檔口。租金花去六萬,他帶著剩下三萬塊到廣州“打貨”。進了6個版,有四個版賣爆。那之后的四年時間里,他一直呆在北京做生意,每年也都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
2008年經濟不景氣,北京男裝市場也飽和了。那時擺在老王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北上去俄羅斯做生意,另外一種是南下廣州。后來由于俄羅斯的“中國大市場”出了點事,被迫關門。他別無選擇,只能只身南下廣州。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老王開始接觸到與G品牌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某知名男裝品牌X。
我轉變了 他們還沒有
其實從2007年年底開始老王就已經在做這個男裝品牌的A貨生意。帶著數年的男裝行業從業經驗轉戰廣州,2009年正月開始,老王在廣州的檔口生意就特別好,一天能有幾千件的訂單。就這樣,他做了兩年X品牌的A貨,同時也積累下了他的第一批客。
事實上,當時在廣州做X品牌的A貨生意的大商家至少有20個,不過,現在轉型成功并不斷發展壯大的就只剩老王一家。
“因為我轉變,轉過來了。他們思維還沒轉過來,還在做這個品牌的假貨。”提起昔日的同行,老王的語氣難掩蓋惋惜之情。有必要說明的是,從2011年開始,對X品牌的A貨有關方面就查得就比較嚴了。
與其他商家選擇“坐以待斃”不同,老王覺得必要打一個擦邊球,找一個與X有類似商標的品牌,如此一來,既能穩住手下那些只認X的代理商,又能避免在銷售A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不久,G品牌進入了他的視野。“我叫商標持有人賣給我,但是他拒絕了。”無奈之下,老王只得花高價與對方簽下9年的商標使用權。周圍不少朋友覺得他這樣的行為幾近瘋狂,甚至有點傻。不過老王坦言,當初也不是沒有想過要自己創立一個品牌。不過從他這邊批發男裝的商戶只認帶有X品牌的商標,他也只能順勢而為,滿足底下客戶的需求。
“你有沒有想到會把G品牌做到今天的規模。”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老王時,他只是微微一笑,“很多事都是水到渠成的,我是安徽人,當時做X男裝A貨的商家中80%都是安徽人。2012年X的貨查得更緊后,那20多家商戶全都倒掉了,他們下面的代理商也就全部投靠到我旗下了。”正是帶領這些人,老王開啟了他的G品牌征戰歷程。
品牌擴張,繞不開的是鋪貨問題。老王的策略是先抓杭州、上海和北京這些男裝大市場,“這些地方的一個經銷商簽個三五百萬元問題不大。我就先給他們鋪貨,這樣他們才能有資本和別人去競爭,重點是他們拉貨還可以欠賬。”把網鋪開后,找上門來向老王要代理權的人越來越多,就這樣,老王的網越鋪越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