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經銷商“上線”
不過這張網,網住的還僅僅只是線下男裝市場。2011年下半年的網上銷售G品牌的店鋪加起來不超過20家。而當時,電子商務早已成為服裝行業的重要零售渠道之一。
意識到這一點,老王花了不少時間摸索“觸電”這件事。憑借一己之力,在天貓上開個店鋪,成效有限。這是,能夠發動手下的經銷商“上線”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次G品牌的訂貨會上,老王下定決心,“我鼓勵他們,可以自己去開淘寶店、開天貓店。”
一開始,老王告訴經銷商,誰運營的好網店這塊就包給誰做。“后來發展成,我做批發,我把注冊號的店給你,你賣我的貨”,他進一步解釋,“比如我自己開十個店,我花160萬元(天貓專營店是10萬元押金,6萬元年費),有時間我就注冊公司,自己開店。店開起來后就給有運營經驗的經銷商去做。”如此一來,所有賣貨的錢全部在老王公司賬上,他一點風險都沒有,代理商只負責操作,老王按月和他們結賬。“經銷商賣我貨,所以貨賺錢,服裝行業講究扣點,所以我扣點上也賺錢。”他說。
老王坦言,這樣的模式,外面好多人不知道。類似于加盟,放到線上,規模效應很容易體現出來。甚至,有不少剛從大學畢業的安徽老鄉都會找到他,要求代理。相應的,他也會制定一定的激勵措施,如“只要一年達到120萬元流水,就免掉了6萬塊錢的代理年費。”
另外,老王一般會在每個地方選兩家代理商,并且服裝分版做。他給出的理由是,一個地方光一家代理商,他沒有壓力。開訂貨會的時候,誰賣的量大,誰先過來訂貨。看好了,另外一個人再來定。而且合作期限由老王來定。很明顯,他的措施大大的調動了代理商的積極性。
如今,G品牌在線下銷售比例只占到總量的5%~10%,其下代理商,基本轉線上銷售了。
50名開外基本不賺錢 甚至在虧錢
讓老王引以為傲的是“我的貨別人沒有”,在男裝類目中他牢牢占住了“戶外輕時尚”這種風格的頭把交椅。
對供應鏈的把控,亦讓G品牌具備了從數萬男裝品牌中“脫穎而出”的絕對實力。據了解,老王帶領著一個由十幾人組成的“精英”研發團隊,從設計到打版的人才一應俱全。而從研發到外包加工生產,浸潤于線下男裝行業十余載的老王對這中間的環節有自己獨到的做法,“大概的流程是,研發好了,客戶來定,定好了之后,我就發到加工廠去做。而其中還有講究,客人下一萬件我做兩萬件,到中期了,全國五大男裝市場代理商們爆款情況,他們都爆一個款,那我就5萬件到10萬件的向工廠下單”。
當然,服裝行業難免遇到工廠訂單下得過多,市場消化不了造成囤貨的情況。對此,老王也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措施。“我會叫底下人報聚劃算消化掉。例如,我跟他們說,這里有五萬件,你們去報吧,賣完結賬,他們很愿意。”
很明顯,對分銷渠道的絕對控制,讓老王的線上零售玩法自成一派。那么,是不是網店越多,對G品牌的擴王越有利呢?
對于這一點,老王坦言,他現在已經在控制商城了,究其原因,G品牌的代理商中,現在真正賺錢的已經不多了。老王長期觀察的結論是,前20名賺錢,20~50之間賺小錢,50名開外的商家基本上就不賺錢了,甚至在虧錢。
所以“網”已經王得足夠大后,老王現在想的是如何收住。“我想做的是,以后一個商城的轉讓費就能達到10~20萬元。”
“生態”,這個在電商領域被廣為傳播的詞匯,被老王理解的很通透。如今有人找到老王,要求加盟授權開商城,他基本上都選擇婉拒。
處在這個“分銷品牌生態”的食物鏈頂端,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