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TAC賽事在廣州落下帷幕,精彩激烈的比賽引得觀眾們喝彩連連,留下深刻印象。最終比賽由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憑借扎實的技術實力和出色的策略殺出重圍,摘得桂冠。
ROBOTAC是中國原創的競技機器人賽事,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屬于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的一個賽項。ROBOTAC的參賽對象為高職院校學生,主辦方希望通過賽事的趣味性引導,推動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發展。因此在本屆比賽結束后,來自ROBOCON賽事的高校參賽隊伍和在場的選手進行了仿生機器人競速賽,并且邀請到從大賽中走出的創業企業松靈機器人CTO蔣亦瑄參加了技術交流分享會。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月13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要求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賽促學,高質教育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而ROBOTAC是一個接觸式的技術類對抗性的比賽,它集興趣、性能、策略于一身,兩者對人員素養的需求不謀而合,可以進行一個很好的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ROBOTAC是最好的舞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教研室李林琛主任,以一位連續多屆ROBOTAC賽事指導教師的身份說到。
據悉,“寓教于樂”是 ROBOTAC創辦的初衷,其融合電競游戲的特點,致力于成為一個充滿科技性和娛樂性的比賽,以此提升青年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據悉,每年比賽ROBOTAC都會進行一定的微調,通過一些規則、場地道具的修改來不斷提升、積累參賽選手的技術實力,對于新加入的參賽隊伍,組委會每年在12月份會舉行培訓會并提供可分享的器械與資料,以縮短新人適應比賽的磨合期,使大家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共同比賽,共同進步。
“就長期的觀察來看,高職的學生比起長跑,更適合跑短跑。”李林琛說到。比起需要長期打磨的高技術要求競賽,ROBOTAC寓教于樂的方式更能讓高職學生快速吸收,長此以往地打磨下來,通過一次次“實戰”,學生們很快就可以積累經驗并成長為應用型技術人才。

以賽建橋,輸送人才
缺乏應用型技術人才一直是許多企業的痛點所在——在進行招聘時,企業總能看到許多理論知識充沛的人才,但能夠將理論熟練運用到實踐中的人,卻是為數不多。
作為高職院校唯一的設計類機器人競技比賽,多年來ROBOTAC賽事一直在源源不斷地為科技產業輸送優秀人才和創新思維。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組委會秘書長王旭認為“機器人大賽是一個橋梁,前端是教育,后端是產業,它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ROBOTAC大賽在給予科技人才鍛煉和展示平臺的同時,也搭建了人才和企業間選擇與溝通的橋梁。
據悉,為了將人才更全面地推廣,組委會每年都會更換舉辦地,從2015年正式開賽起,ROBOTAC已經走過了鹽城、上海、東莞、馬鞍山等多地,今年更是得到了政府支持在一線城市廣州舉辦。“此次選擇廣州市黃埔區作為舉辦地,是因為廣州是我國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中心城市,而同時黃埔區又是廣州獨占鰲頭的科技強區,創新創業要素高度集聚、高新科技企業林立。” 大賽評審委員會主任宗光華說到。
談到下一階段的發展工作,宗光華表示“當下高職高專都面臨教育改革,如何面對國家的科技大潮,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今后會不斷打磨、改進比賽規則,逐步擴大賽事規模,提高賽事影響力。”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作為產教融合的典范,可以預見ROBOTAC賽事未來會成為職業教育提升的一個關鍵點,對于剛結束十八屆“成人禮”的它,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思考下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蛻變,相信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