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談之前,“胡奧會”已經被媒體視為本次G20峰會的最大看點。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的社論認為,盡管G2的提法遭到不少非議,但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倫敦首次會晤顯然比G20峰會更為重要。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會議雖在英國舉辦,有幾十個國家元首出席,但奧巴馬與胡錦濤將是本次峰會受人矚目的兩位上賓。報道提到兩人受矚目的原因時說,胡錦濤格外令人矚目是因為“中國目前在世界經濟領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奧巴馬則是由于他“第一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在重大國際會議上亮相”,而上一屆G20峰會時,“躊躇滿志的奧巴馬只能作為候任總統在一旁列席,看著他的前任布什總統站好最后一班崗”。
美國《華盛頓時報》報道稱:“在峰會召開之前,中美兩國元首將舉行首次會晤,考慮到中美兩國的影響力以及相互依賴性,兩位領導人的會面很可能會使更大范圍的會議黯然失色。”報道援引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的分析認為,“這是他們的首次碰面,我認為雙方的當務之急是保證兩位元首有一個順利的開始,并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這在任何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對于中國文化。兩國領導人間保持良好關系,當其中一個人感覺需要時就可以順手拿起電話打給對方。保持這樣的關系對于美國來說在各個方面都是有益的。美國總統布什和胡主席之間就保持著這種關系,奧巴馬周圍的人知道這一點。”
美聯社在一篇題為“在與中俄領導人的會晤中,奧巴馬面臨風險”的報道中說,中俄是兩個最起勁地挑戰美國在全球地位的國家,中俄兩國都提出了創建新的國際貨幣以結束美元統治地位的建議,提出這一建議表明,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受到崛起的具有競爭力的勢力集團的壓力。
“G2的預演”?
德國《柏林日報》4月1日以“G2的預演”為題報道稱,世界力量中心———中國與美國的國家元首舉行面對面的會談,成為這兩個國家互相摸底的機會,“奧巴馬對這位客人不敢怠慢,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是美國的債主”。該報道還稱,有分析認為,中國和美國將建立G2機制,廣受矚目的“胡奧會”也許是這個機制的預演。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3月31日報道說:“盡管金融危機的后果還無法全部預料,可是有一點今天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它加速了國際權力關系的改變,有助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成為與美國并肩的全球權力中心。這場金融危機可能會是“中國崛起”的歷史性轉折點。在倫敦的G20上,人們將會比以往更加清晰地感覺到權力的推移。許多觀察家不再將這次峰會稱為‘G20’,而是‘G2’,即中國和美國”。
對于西方出現的大量G2的議論,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鋒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G2只是一個概念,不是一種現實可操作的方案,對于這一點美國和歐洲心里都很清楚。G2的提出只是為了表明中美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誘導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以及表達一種擔心,如果中美不加強合作關系,將有可能引發地緣沖突。
朱鋒認為,對于G2中國沒必要抱太多熱情,中國的國家利益不需要G2機制,中國也沒有能力承擔那么多國際責任,一旦被架上去就下不來了。中國還遠遠不是強國,而是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