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8日發布社會保障卡發放領取辦法細則。1000萬張“社保卡”將按區縣分批發放,明年年底前將在北京18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全部開通使用。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張大發告訴記者,實現持卡就醫后,患者就醫只負擔個人應負擔的醫療費用,應報銷的醫療費用由醫療機構與醫保部門直接結算,參保人員醫療費報銷時間由原來的幾個月縮短到幾十秒鐘,個人應報銷的醫療費用做到零墊付,徹底解決報銷周期長,個人墊付款多的問題。
另外,社保卡還可替代各醫院的就診卡,實現參保人員就醫“一卡通”,解決一人到多家醫院看病要拿多張卡的情況。
張大發表示,北京市的醫療保障雖然在全國率先實現全覆蓋,但沿用多年的門診醫療費用手工報銷方式嚴重滯后,造成報銷周期長、環節多,個人墊付負擔重,經辦機構超負荷工作,假單據等騙保行為威脅基金安全,已成為制約醫保改革發展的瓶頸,“社保卡”的出現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據介紹,社保卡發放范圍包括四類人群:一是企業、事業、機關、社會團體等單位中的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二是在市、區縣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街道(鎮)社會保障事務所參保的靈活就業人員;三是街道(鎮)社會保障事務所管理的社會化退休人員、非在校少年兒童和散居嬰幼兒、無業居民與老年人;四是學校和托幼機構中的學生兒童。
據悉,目前北京的“社會保障卡”率先應用于醫保領域,重點解決醫療費用持卡實時結算問題,今后其應用范圍將逐步拓寬到養老、就業、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社區服務等社會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