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南昌市一個網名為“阿旺”高二學生的網上創業經歷,在當地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主要話題!鞍⑼痹谌ツ3月用表哥的身份證辦起屬于自己的模型店。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阿旺”每月利潤高達3000多元,小店還成了網站上的“品牌名店”被推薦,更成了某一品牌模型的南昌代理。最近,“阿旺”又有了新目標:到其他網站上開分店。
但在今后,如果想像“阿旺”這樣成為“網上商人”(簡稱網商),將變得沒有這樣簡單。江西省工商局于10月24日出臺《江西省互聯網上經營主體登記后備案辦法》,其中明確指出,今后“網上開店”不僅要辦照,而且必須進行網上備案。如果此《辦法》執行,就意味對“網上商店”的管理權將由企業轉變為政府部門!熬W上開店”作為目前炙手可熱的經商途徑將得到相應的監控,而對于方興未艾的C2C電子商務經濟也同樣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網上開店”熱潮不斷
近年來,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網商群體從400萬爆炸式增長到2000萬的規模,采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網上交易,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經過短短一年時間發展,中國網商用戶爆發式增加4倍多,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澳汩_店了嗎?”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的一句時髦問候語。
一般情況下,媒體的反應將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于某種事物的社會公眾態度,畢竟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媒體尤其是出版業要做到“有利可圖”。因此,出版業的反應,將從一個側面說明,網商這個頭銜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可。記者在北京某大型書店發行機構看到,如《網絡致富100天》、《手把手教網上致富》等圖書已經擺到書店經營類圖書的顯著位置。據書店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圖書的銷售情況一直不錯,并成上升趨勢。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們希望通過“網上開店”這種相對簡單的商業行為中獲得更大利潤。
“網上開店”的熱潮不斷,究其成因也是多種多樣的。首先,C2C企業推波助瀾。作為目前電子商務活動中僅次于B2B的電子商務經濟模式,C2C企業的商戰已經愈演愈烈。在C2C的企業眼中,注冊客戶的多少,成為衡量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的最主要標準。這也正是為什么淘寶網三番五次的強調三年內不收費的原因。可以說,目前“網上開店”熱潮不斷升級與C2C企業的帶動莫無關系;仡櫶詫毦W的豪言壯語,淘寶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宣布三年之內不收費,“三年后視條件是否成熟再定”。而市場成熟的條件,淘寶認為是大部分賣家都能賺到錢。實際上,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國內C2C市場的發展情況并不如眾人預想的好——戲水的人遠比游泳的人多。不過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戲水也好,游泳也罷,人氣足了企業在商戰中的底氣也就足了,讓人們看到這里可以掙錢,這樣就足夠了。其次,從“網上開店”目前的運作形式上可以看出,通過網上的簡單注冊即可達到開店的目的,對實地開店相比較,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繁榮”背后凸現誠信問題
由于網上購物的自由性很大,再加之電子商務的平臺提供商并沒有真正起到監督的作用,消費者在網上受到欺詐的情況屢屢發生,網上的信譽度差已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大詬病,誠信始終是一個敏感和被人密切關注的問題,“網上開店”也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
記者在淘寶網的用戶中隨機采訪時發現,經常在網上購物的用戶,一般情況下會選擇經常光顧的商店,因為“這些商店的商品信得過”。而多數沒有在網上購物的人主要考慮的是網上購物的誠信問題。畢竟,網上購物。無法像傳統交易那樣眼見、耳聞、手觸,實實在在感受商品的存在,所能了解的信息僅限于網上圖片及文字說明,交易的手段又往往是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和郵局寄送商品,這就給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消費者受騙后即使投訴也由于地域上的跨度和賣家真實情況的不確定性而難以得到妥善處理。
正如業內專家所指出,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交易的誠信問題若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那么電子商務的廣闊前景也會因這一顆“老鼠屎”而全盤皆輸。但如目前這樣,僅僅依靠商家的自覺遵守和道德力量來維系網上交易的秩序,顯然是不夠的,誠信制度的建設更需要從政府層面加以嚴格推行與監控。
此外,對于以爭取注冊用戶數量為經營主體思維的C2C電子商務企業,希望他們對用戶起到管理與引導的作用是不現實的。試想一下,如果因加強客戶管理而減少了客戶的注冊信息,進而影響了客戶注冊的積極性,那么對于企業來說的確有些得不償失了。一位曾經在電子商務界的元老級人物,在問及其領導的網站首頁出現了一些內容不太雅觀的商鋪為何不加以管理時,他對記者說:“我認為沒有什么不妥,他們又沒有違法,我為什么要去管呢?”他的話代表了很多從業者的心態,何苦要自尋煩惱呢?
《辦法》執行有難度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西省互聯網上經營主體登記后備案辦法》出臺。通過政府來加強對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網上店鋪的管理。在《辦法》中明確指出,此次納入市場準入的網上經營行為是指利用互聯網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包括利用自辦網站或者他人網站進行網上交易的;提供交易平臺或其他服務的;發布廣告或其他商業信息等。據介紹,在公眾網站上開店、提供網游代練、銷售網游虛擬裝備等都屬網上經營行為,經營者都必須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此外,獲得工商營業執照的網上經營者,還必須持相關資料到市級以上工商部門進行電子備案,工商部門將免費為其辦理《互聯網上經營主體備案證書》,并發放電子版紅盾標志。
對于政府而言,網上經營主體登記備案的方式將從政府方面對網上的經營者進行宏觀的約束與限制,但這種約束與限制從目前我國的網絡現狀來看,僅僅限于“宏觀”這一層面上,簡單的說,“網絡是無限的”,在無限的網絡世界中,網商的數量也很多。而真正能夠實現備案的網商能有多少,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目前主要靠的是網商的自覺,而對于網商本身來說,對于《辦法》的執行,反應畢竟冷淡。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網商目前還是處于觀望的狀態,“沒有強制執行,等強制執行的時候再說”,這是一般網商的反應,而作為目前正打算“網上開店”的人們來說,“按照既定的時間表進行,不會受《辦法》的影響”,成為目前的主要論調。由此看來,《辦法》的實行,在目前象征意義要遠遠大于其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