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法》推遲審議 審議時間初步定在8月 根據國務院的政策,國企的政策性破產將到2008年結束,之后國企破產將按《破產法》的規定,于是,《破產法》正在成為千萬國企職工的期待。
千呼萬喚難出來
“苦孩子”《破產法》從2004年過人大常委會審議,沒有通過。2005年又兩次過會,仍沒有通過。今年的審議又一再推遲,為何千呼萬喚難出來?
“《破產法》的制定過程是一個利益被重新調整、重新界定、重新確認的過程。”李曙光教授告訴記者,“不同意見一直存在,關鍵的分歧就在兩個焦點問題上。”
他所指的兩個焦點問題,是破產債權的清償順序和破產管理人的委任方式兩大問題。
“其他問題上的分歧不構成關鍵性影響。坦率來說,最大的分歧集中在了破產債權的清償順序上,也就是職工債權與抵押債權哪個優先受償的問題。”作為破產法起草組成員,李曙光教授向記者指出了目前最大的分歧。
“按照法理來說,抵押權肯定是要優先受償的,這在許多國家都是這樣。只不過中國有自己的特殊國情,就是職工工資經常被拖欠,職工保險、福利得不到應有保障,甚至當前法律也沒有一種有效的解決方式。因而就有人擔心,如果抵押權人優先受償了,被拖欠工資的工人該怎么辦?”
“破字下面全是人,《破產法》要顧及的利益太多了。”資深法律界人士馬光遠博士說。
另一個焦點話題是誰作為破產管理人。有一種聲音擔心,法院如果拿到破產管理人的資格,就會擁有權力尋租的空間與便利,而且諸多被地方政府投資的企業,在中國司法還未顯示強大獨立性的時候,法院是不是也會遷就這些企業?如果債權人會議取得任命破產管理人的資格,那破產管理的公正性又有可能受到質疑。盡管法律最終會選擇一種折中的方式,即法院任命為主,債權人會議通過為輔,但折中的權利實施起來一樣問題重重。
實際上,困擾《破產法》立法的一切問題都很清晰,但又似乎都沒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