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16日上午高票通過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其中,物權法將于今年10月起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將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通過對“兩法”條例的注釋,本報將為讀者解讀“兩法”通過、實施對我國經濟建設、企業發展、百姓生活帶來的影響。 企業所得稅法:
稅負減輕提升中國股市整體投資價值
● 中國內資、外資企業將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
● 有利于減少“假外資”政策性套利行為
● 啟動稅收杠桿拉動企業公益性捐助
● 高新技術企業不在開發區內也可享受低稅率
● 企業節能環保項目可享受稅收減免
證券研究機構的專家認為,3月19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所得稅負擔將明顯減輕,中國股市整體投資價值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滕泰說,新的企業所得稅明年生效后,由于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業的所得稅稅收負擔明顯下降,上市公司可預期的稅后利潤和可分配的利潤將顯著提升。毫無疑問,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對中國股市是一個很大的利好。
分析人士稱,目前,內資企業名義所得稅稅率為33%,但由于稅收優惠政策的施行,國內A股上市公司實際所得稅稅負平均水平約為29%。
滕泰表示,政府減少部分稅收、讓利于企業,直接增加了企業股東(包括上市公司的流動股東)的利益,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活動的擴張可以帶動中國經濟更有活力地持續增長,最終有利于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
中信證券(行情 資訊)研究部副總裁程偉慶認為,由于企業所得稅稅率的下調,行業凈利潤將平均增加5%至8%。原來稅負偏高的金融、食品、釀酒、鋼鐵等板塊的公司受益較大,而高科技、機械類公司由于原來享受所得稅優惠,此次稅率下調對它們業績影響不大。一直享受優惠稅率的經濟特區上市公司受益也不明顯。
平安證券研究所研究人士認為,新的所得稅法取消了內資企業計稅工資制度,擴大費用抵扣限額等,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減少。這對高人力成本的金融,高銷售費用的釀酒、商貿等企業構成利好。目前銀行、飲料、通信、煤炭、鋼鐵、石化、商貿、房地產等行業的實際稅負高于25%,上述行業將因此受惠。
(江國成)
物權法: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
● 土地承包期屆滿可按國家規定繼續承包
● 禁止侵占哄搶私分截留破壞國有財產
● 小區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要
● 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均可抵押
● 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等費用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這是將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作出的明確規定。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屋,而且大量集中在住宅小區內。物權法的這一規定,回答了廣大群眾關于“70年大限到期后,我們的住房怎么辦”的疑問。
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了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最高期限: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當時出讓的一些土地使用期限較短,一些只有30年,很快就要到期。特別是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居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使土地使用權期滿的問題更加引人關注。
雖然物權法關于70年后自動續期的規定,給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不少人注意到,法律并沒有對續期的土地使用費支付標準和辦法作出明確規定。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王煥永表示:“中國老百姓從改革開放到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房子可以傳下去,如果到了孫子那一代,房子的情況還說不清,多讓人不放心!”他建議,國家在制定相關的規定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復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