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墻開店的政策,讓很多原本不設商鋪的住宅底層,一夜之間搖身變成了便利店、專賣店、理發店等,成為滿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城市中小型商業設施,也由此產生了一大批“先富”起來的自主創業者。
而今,一條“杭州允許符合條件的房子‘住改商’”的消息,讓住宅辦公變成了可能,政策性的松動也彌補了很多創業者的資金不足,更有利于創業。
10月27日,杭州市政府批復了市工商局《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業放寬經營場所準入》的請示。為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在杭自主創業,打造大學生創業天堂,今后,對以大學生公寓、居民住宅或商住兩用的高層建筑作為創業經營場所,并符合相關條件的創業者,杭州允許其辦理工商登記證。
“住改商”,初次創業者最受益
創業初期,資金最難。于是,很多為了控制成本的初次創業者,都喜歡把辦公場所選擇在住宅區、居民樓,租金成本、物業費低不說,還可以兼做居所,一舉多得。
杭州地段較市中心的小區,或新交付小區,往往是這些創業者的集聚地,相對于寫字樓或臨街店鋪高昂的租金,相對租金便宜得多的住宅樓,成為很多淘寶一族或初創型小公司的首選。
當然,這些在住宅樓中辦公司、開店的創業者,大多比較低調,搞不好就要被鄰居投訴,被清理出小區。畢業不久的小張和同學們在城西某住宅區里搞了個小型的網絡公司,“我們就是幾個人,幾臺電腦,做做程序,發出的聲響不大,所以,鄰居意見不大。”小張說自己算是比較幸運的,樓下的那家因為做網店,進進出出的貨物很多,接連遭到其他業主的投訴,只好搬離了。
“住轉商”的新規,對于在成本控制和鄰里關系中搖擺的小張們,無疑是一大利好。根據批復,大學生公寓(不包括經濟適用住房,下同),以及居民住宅或商住兩用的高層建筑,只要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都可以作為經營場所。這意味著,原先偷偷摸摸在住宅樓里開店、開公司的初創業者,有望在將來大張旗鼓地干一場了。
住宅樓經商,限制很多,難度也不小
不過,想在住宅樓里經商,對于很多有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來說,還得跨過很多門檻的限制。小區里面開公司、開店,畢竟要涉及人員的進出、辦公噪音等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糾紛。
前不久,就有濱江區的江南豪園業主,拉出了橫幅,堅決抵制淘寶網點進入小區。據了解,2007年交付的江南豪園,1400多套房子,目前入住的700多戶中,有200多戶是出租的,其中30多家是開網店的。很多業主發出“通道堆滿貨”、“人根本走不進電梯”等抱怨。
新近獲批的“住轉商”規定,也對此做出了明確,聲明如果企業因在經營過程中影響周圍環境和鄰居正常生活而遭業主投訴的,一經查實,必須無條件停業并搬離。對拒不搬離的,由相關職能部門依法采取措施。此外,新規對“住改商”的從業范圍也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將擾民、噪音大的行業排除在外。
同樣,要書面征得本單位業主同意的規定,也讓很多渴望在住宅小區開公司的創業者覺得“操作難度比較大”。杭州金都物業的相關負責人也認為,從本質上,業主對于在小區內從事經營業務還是有抵觸情緒的,所以,公司設在小區畢竟很難成為主流。事實上,作為小張這樣的創業者也十分清楚在住宅小區開公司、開店,畢竟是權益之計,“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后,到寫字樓辦公依然會是很多創業者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