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就業管理局:搭建創業服務平臺 構筑"1+X"創業促就業模式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總面積6萬平方公里,轄8個旗縣市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人口310萬。2004年6月通遼市引進了創業培訓與開業指導、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后續扶持有機結合的"一條龍"創業促就業模式,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和實施創業培訓項目。經過三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市基本形成了創業培訓引路,就業服務體系整體聯動的"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1+X"新型城市就業促進模式。三年多來,共舉辦創業培訓班280期,培訓學員6300人,其中有4000多人享受小額貸款扶持后,已經成功創業,創造就業崗位 8000余個,就業倍增效應凸顯,極大地緩解了我市的就業壓力。
一、夯實創業培訓基礎,精心組織創業培訓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確保創業培訓高效、平穩實施。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業培訓項目,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通遼市創業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市就業管理局下設項目辦公室,負責指導、管理創業培訓項目的實施。以市委、政府的名義出臺了《通遼市再就業創業工程實施意見》,將創業培訓工作納入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整體規劃之中,在全市范圍實施再就業創業工程。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創業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創業培訓經費補貼標準、制定貸前培訓制度、相關專家定期咨詢等一系列有利于創業培訓項目良性運作的政策和措施。
(二)用活媒體,宣傳推介創業培訓,營造促進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一是加強輿論引導,依托社區開展創業培訓項目宣傳。通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宣傳國家、自治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政策,特別是我市的"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型就業模式,使創業培訓項目家喻戶曉;二是選樹典型,發揮明星示范帶頭作用。我市在成功創業的學員中評選出"十大創業明星"和"十大就業明星",對其進行表彰,并通過電視、報紙進行宣傳,使其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和創業示范作用;三是加強信息發布,營造創業氛圍。通過印制"創業培訓項目宣傳提綱"等宣傳材料,利用職介窗口、再就業大型招聘會、推介會、再就業宣傳、職業介紹"大蓬車"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掀起全民創業的熱潮;四是加強溝通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廣泛動員婦聯、團委、工會、司法等部門,參與到創業培訓工作中來,不斷拓寬創業培訓的領域,提升創業培訓的知名度,擴大創業培訓的影響,將創業培訓覆蓋到全市的各個領域。
二、嚴格管理,規范操作,在全市范圍內打造高質量的創業培訓品牌
(一)健全和完善創業培訓機構,為開展創業培訓奠定堅固的基石。我市先后確定了11家教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有培訓經驗的培訓機構作為創業培訓基地,各創業培訓基地按照國家項目辦規定的創業培訓教室的標準,多方籌集資金購置電腦、投影儀、黑白板、訂卡板等必備的直觀教具,構建標準化的SYB培訓教室,其中有兩家培訓機構被國家項目辦確定為"國家級定點SIYB創業培訓機構",為創業培訓在我市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硬件保證。
(二)不斷加強創業培訓師資隊伍能力建設。按照國家項目辦的統一組織,我市已經先后培養了30名GYB、SYB創業培訓教師、4名IYB創業培訓教師。我市還有四名創業培訓教師經過國家SIYB項目辦的選拔和考核,成為了創業培訓師,使我市創業培訓師資力量更加強大。
(三)建立科學合理、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一是創業培訓方式靈活。根據SIYB創業培訓課堂教學的需要,結合實際,采取課堂講授、教師答疑、咨詢、案例分析、現身說法、專題講座等教學方式,對學員進行創業基礎知識方面的培訓,以滿足創業者的創業需要。二是創業培訓內容靈活。根據市場的需要,針對不同培訓對象的特點,在教授《創辦你的企業》教材規定內容的基礎上,靈活確定創業培訓的內容,重點使參加培訓的人員熟悉國家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了解創辦小企業必備的知識和程序,掌握經營管理小企業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創業成功率。三是創業培訓的時間和地點靈活。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在培訓的時間上,根據培訓人員的要求,分白天、晚上兩種時間組織教學。
在對全市創業培訓工作的管理中,堅持"統籌管理,分別實施"的原則。按照我市"統一教材、統一師資、統一補貼標準、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檔案、統一結業證書"的"六統一"的教學模式,嚴格教學和檔案資料管理,保證基礎資料翔實、完整,做到點變質不變,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四)拓寬創業培訓領域,做大做強創業培訓項目。我市先后組織針對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將要刑滿釋放人員、女老板的專項創業培訓班,增強其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今年還為申請二次貸款的成功創業的小老板們舉辦了六期IYB培訓班,培訓IYB學員112名,培訓效果明顯,為其做大做強企業提供了智力和技術支持。
三、積極開展后續跟蹤指導服務,為成功創業保駕護航
(一)創業培訓與小額貸款捆綁運作,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保證,是促進創業的有效手段。為了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融資問題,我市小額貸款擔保機構與其他相關部門精心組織小額貸款的申請、發放工作。一是制定"貸前培訓制度"。凡是申請小額貸款的失業人員,必須參加創業培訓,獨立完成《創業計劃書》后,才能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并作為貸款的必備要件,從而增強貸款人員的創業能力,提高還款率,降低了小額擔保貸款的風險。二是部門協動,共擔風險。財政、銀行、擔保機構共同考察貸款項目,對貸款申請人創業項目的經營狀況、人員安置情況、貸款用途、還款能力等情況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確定貸款對象。三是為貸款人員提供"一站式"辦公服務,建立發放綠色通道,由銀行、財政、擔保機構、公證部門集中辦公發放貸款,為貸款人員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
(二)加強和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為有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我市多方籌集資金 ,在市中心位置新建3600平米的創業指導中心,該中心設備先進,功能齊全,設有標準化創業培訓教室、多功能語音室、微機室等。中心設"五部一會",即:創業培訓部、開業指導部、項目開發部、融資服務部、綜合服務部、創業企業協會。免費為創業人員提供集創業培訓、項目募集、項目評估、論證及開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專家咨詢指導、后續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窗口,使創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三)建立再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為下崗失業人員搭建創業平臺。為了幫助缺少場地的人員盡快創業,我市勞動就業部門申請市政府出資建立了兩處創業孵化基地,其中一處700平米專門用于創業孵化的單體樓房,一處2600平米的"再就業援助廣場",免費為創業人員提供經營場所。
(四)發揮創業企業協會橋梁和紐帶作用,增強會員之間的交流,促進創業成功。2005年5月,創業成功的小老板們自發成立了通遼市創業企業協會,創業企業協會的成立,為小老板、社會、政府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使學員間能互相溝通創業信息,開展結對互助活動,同時為政府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出謀劃策,協助小額貸款辦公室組織小額貸款的收放工作,并經常性地組織大型項目展示會、創業知識競賽、創業演講大賽,組織創業成功人士深入旗縣市區進行巡回演講、扶貧濟困等活動,增強協會的凝聚力,發揮協會支持創業,促進就業的作用。2006年9月,我市成功舉辦了全市首屆創業項目展示會,來自市內和天津、北京、沈陽等地的近300個前景好、投資少、易操作的創業項目在會上推介展示,當天達成合作意向近200個。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07年是我市實施"再就業創業工程"的第三年,為了全面檢驗創業培訓成果,我市將開展創業先進典型表彰活動,評選"十佳創業明星"、"十佳就業明星"、"再就業十佳企業"、"促進創業先進單位",大力弘揚創業精神,繼續營造全民創業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