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沭陽鬧市區一家售樓處。30歲的本地工人魏盛杰和妻子來看房。魏盛杰去年還在昆山打工,今年在沭陽開發區一家制造企業上班,與妻子月薪合計3400元。反復思量后,夫婦倆決定買下一棟房子,房價為每平方米1700元,面積98平方米,總價不到17萬元。他們打算用前幾年在昆山辛苦積攢的錢首付7萬元。
魏盛杰是大約2萬名進城購房農民中的一員,他們年輕,夢想在城市就業安家,并讓孩子接受城市教育。得益于地方政府全力降低房價、讓普通群眾買得起房的新舉措,這些本地農村來的新型工人大部分在沭陽城區擁有了自己的住房。
記者在當地的調查表明,沭陽縣委、縣政府把控制房價當作民生事業的重中之重,在城區人口快速增加的情況下,堅持用有形與無形的“手”合理調控房價。
建設經濟適用房是抑制房價的重要舉措。2005年以來,沭陽推出95個地塊,建成31個小區,在建33個小區,即將開工建設31個小區,總建筑面積700多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面積達140多萬平方米,占當地房市份額超過20%。
沭陽拆管辦主任楊正軍介紹,城區經濟適用房均價目前大約為每平方米820元,去年前年還要低一些,經濟適用房質量很好,沒有人敢在質量上打馬虎眼。
為把房價控制住,沭陽近3年來減、免收開發商5億元建設規費。這些規費,包括基礎設施配套費、教育附加費、白蟻防治費、墻改費、防洪費。減免規費,使得沭陽每平方米房價可以下跌110元到150元。沭陽建設局局長楊光生告訴記者,政府降低開發商的成本,并且減少開發商“灰色支出”,11名建設系統干部因為違法違紀受到處理,這些,有效保護了開發商積極性。
政府還對房價定價執行嚴格的成本審核,沭陽縣物價局局長楊曉波說,開發商在樓盤預售前,政府確定該商品房的成本,根據成本價格加上5%的利潤,就是房子的銷售價格。3年來,先后有7家開發商因自行定價發售樓盤或擅自漲價被責令整改,有9宗地塊遲滯開工日期而被警告,3宗地塊因無視警告被依法收回。
較低的房價,為本地迅速增加的企業帶來了大批技術工人。今年年后,沭陽大約有1萬農民放棄去蘇南、上海等地打工機會,回到本土企業上班。近3年來,每年有5000戶農民在沭陽城里買房,目前城區人口已經增加到40萬人。城市化的推進也帶動了工業化快速發展。今年1-2月,沭陽財政收入已達3.5億元,全年有望實現21億元。 周靜文 徐明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