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擬出臺24條政策促進全民創業 創辦企業無需審驗注冊資金
創業人員創辦企業時,某些條件一時尚未達到要求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辦預備期企業,預備期為1年。預備期內允許其正常生產經營,并享受新設立企業相關優惠政策。
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金限制并一律無需審驗注冊資金。法律法規對注冊資本有最低限額要求的,其注冊資本金實到資本允許有6個月的零首付時間,注冊資本可分期到位,時限2年。
土地林地皆可作價出資
在土地、林地使用權用途不變的情況下 (包括行政部門批準改變用途的),對農民投資興辦的有限責任公司,允許以土地和林地的使用權、林木評估作價出資;組建股份公司以“中國馳名商標”、“吉林省著名商標”作價出資的,不受出資比例限制。
設立企業,其經營場所不能提供產權證的,可以由房產管理部門出具使用權有效證明、購買產權分期付款憑證、銀行產權抵押證明等;農村不能出具產權證明的私人住所,可以由村民委員會出具使用證明。
離崗創業保留2年公職
現職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崗創辦企業的,保留2年職務、工資待遇;辭去公職的,由各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同時,按經費供給渠道和養老保險有關規定,辦理社會養老保險手續;對在本省創業成功的,由創業所在地給予獎勵。
辦高新企業 最高補10萬
歸國留學人員和高層次人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由各級財政按規定給予最高金額為10萬元的補貼。創業2年以上的,將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一次性退還作為獎勵。免費為高校畢業生提供4項聯動的“創業項目、創業培訓、小額貼息信用貸款、咨詢”服務。在城鎮創業的農民可享受現行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創業扶持政策。
效益差新辦企業實行“零”稅費
企業進行利潤再投資的,退還其投資部分已繳納地方所得稅的60%;再投資興辦、擴建產品出口企業或先進技術企業,全部退還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地方所得稅。
新創辦的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萬元以下的企業,3年內實行 “零”稅費。年銷售收入人均萬元以下的企業,由地區財政代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各級政府用不少于地方級財政收入的1%,設立全民創業發展專項資金。
每吸納一人就業最高補3000元
凡有創業能力的勞動者均可享受創業培訓補貼,創業后可再次享受。對創業成功人員,由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按其吸納就業人數,給予每人不超過3000元的資金補貼。
由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面向全社會征集、建立能夠滿足各類群體創業需求、投資小、見效快的創業項目庫,對創業成功率高、拉動就業明顯的項目提供人給予2-10萬元獎勵;對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提供人給予10-20萬元獎勵。
首次創業殘疾人享3年補貼
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創業,憑其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有效證明,可一次性領取失業保險金;“零就業”家庭人員和長期失業人員首次創業,收入超過低保標準后,可繼續享受2年低保待遇;對首次創業的殘疾人,給予3年社會保險補貼。
城鎮開辟創業街路、創業大市場,鄉鎮創辦具有地方特色、有影響的 “農村大集”,允許老百姓進場免費擺攤設點,任何單位不準收取任何費用。
監管舉措
1年發生3起涉軟案 部門主管領導調走。實行首次有效免審制,除有突發事件,1年內不再進行同類檢查 (檢驗)。對創業者因非主觀故意的違規行為,實行 “首次不處罰”的預警制度。實行 “一卡收費”,企業有權拒絕繳納卡外收費。對具備要件要求的企業實行一次性辦理和限時辦結。涉及2個以上部門聯審的,實行并聯辦理行政許可,由首辦部門負責。
對違反 “十不準”行為的行政人員,以卡、壓金額10倍處罰,調離原工作崗位;情節嚴重,特別是打擊報復舉報人的,予以辭退,行政事業單位永不錄用;發生涉軟案件的部門主管領導要在媒體公開檢討,1年內連續發生3起涉軟案件,調離領導崗位,罰款總額的50%獎勵給舉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