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一些農民工返鄉后,利用學來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家門口自主創業,實現了從“打工仔”到“小老板”的轉變,穩步提高了收入,在促進城鎮化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為家鄉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徑,使他們就地就近進入二、三產業。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這是一種好現象,應該大力提倡。我們這里資源豐富、人口密集、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大、產業發展空間較大,具有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的優勢。因此,政府相關部門“筑巢引鳳”,就顯得異常重要。這要求相關部門幫助農民工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供較好的創業環境。筆者提出四點建議: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一是解決資金問題。返鄉農民工創業,普遍受資金限制,投資規模偏小。創業之初,主要靠自有資金投入;企業發展階段,也很難獲得金融機構支持。應提高對農民工創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創新小額擔保貸款、互相擔保貸款等方式。對從事農產品加工運銷、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可給予財政貼息等優惠政策。
二是尋找好的項目。返鄉農民工創業,所從事的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創業風險系數大。各地應結合“陽光工程”等國家扶持的培訓項目,加強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引導和服務,提供信息,搭建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合作的平臺。
三是給予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要把促進農民工創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從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對有條件、有能力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在用地、納稅、收費、工商登記等方面降低門檻,開通“綠色通道”。同時強化創業培訓,加強創業服務,提高創業的穩定性。要切實抓好《就業促進法》和就業政策的落實,完善政策操作辦法,不斷解決困難和問題,使其輕輕松松創業,服務當地經濟建設。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四是提供法律服務。農民工剛創業,可能需要充“法律電”。公檢法司等單位應加強普法宣傳,開通“法律快車”,積極服務于企業發展。鼓勵經營者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對涉及的糾紛快立案、快調解、快審結、快執行,切實維護企業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