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976年的唐山地震一樣,5•12四川汶川地震也達到創紀錄的7.8級!2006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時,記者赴當地采訪,有幸結識了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抗震防災分會的副主任、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蘇幼坡教授。昨日下午,記者在廣州連線采訪了蘇幼坡。針對災區重建,蘇教授談到幾點建議。
農民自建房亟待加固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奪走了24萬條生命,為什么會死那么多人?事后學界和官方比較一致認定,根本原因是當時的建筑物強度不夠。唐山大地震后,被媒體多次提及的一個奇跡,是一座由日本人建造的水塔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為什么這個水塔能屹立不倒?因為日本人受盡了地震災害的苦難,因此在災后家園重建時,把建筑抗震強度充分地考慮了進去。
受此警醒,唐山大地震后,京津唐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城市的房屋建筑普遍進行了加固。在唐山新城的建設中,也把建筑物的抗震強度設計為“抗震8度”(最高9度),可以抵抗6.5級地震。2005年,江西九江發生了5.7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損失,而當地建筑物抗震強度只有6度,遠無法抵御如此強度的地震。我國的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區屬地震多發地帶,四川的成都、都江堰、雙流等地的建筑物抗震強度均為7度,而這些區域的地震震中的強度往往會達到9~10度,因此這些區域的建筑物也遠遠無法抵御此次汶川大地震高達7.8級的高強度。
蘇幼坡認為,在目前尚無法進行準確地震預測的尷尬情況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抗震防范措施。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點目前在城市做得差強人意,在農村就更是一個盲點,尤其是農民自建房,完全不具備抗震能力。蘇幼坡曾經到深圳的農村去考察,看了當地農民的自建房的墻體之脆弱不免心驚肉跳。此次汶川大地震,大量倒塌的農房似乎再一次將這個問題暴露了出來。
建議國家補貼建抗震房
目前,國家在當前的新農村建設中,已經提到了民房抗震問題,指導農民如何建房才能有效防震。
蘇幼坡建議,在地震多發地帶的農村,政府可以采取補貼的方式(也可實行政府、農民各自出資一部分的方式),幫助農民對自建房進行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