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防疫江蘇經驗被推廣 裹尸袋緊缺
消毒,消毒,到處都是消毒!從綿陽到北川的一路上,到處可以感到消毒的存在。“瘟疫是地震災害之后的次生災難,防疫是地震之后的一場持久戰,消毒怎能缺位!”現場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江蘇衛生防疫應急救援隊已在地震重災區北川打起了一場“防疫戰”。而江蘇醫療隊首創的“平通經驗”也應用到了北川,并在綿陽地區推開用于醫療防疫。據了解,目前在地震災區尚未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一路上的消毒
昨天早上,記者搭了一位上海志愿者的車子,再次從綿陽趕往北川。剛出綿陽,記者就看到從北川方向過來的車子,到了收費站處,都被要求停下來,身穿隔離衣的工作人員隨即在車輪上噴灑消毒藥水。在中途的加油站,一位工作人員拿了一板藥,說:“每人吃兩顆,這是消炎的。”看到他凝重的神情,記者一行都吞下了藥,這種藥的名字叫“熱炎寧膠囊”,也是用來消毒消炎的,只要有車停下來,或者有人路過,這位工作人員都會跑上來送上藥物。到了北川縣城附近,這兒隨處可見背著消毒器械、穿著防護服的人員噴灑消毒藥水。
腐尸的味道
雖然昨天的氣溫明顯下降,但在北川中學附近,空氣中仍然散發著腐尸的味道。記者在現場看到,救援的人員都戴著口罩;而三天前記者在這里看到,只有半數的救援人員戴著口罩。
“這里,還埋著300多名學生。”現場的一位救援人員昨天指著北川中學的教學樓廢墟說,很多廢墟里可能還有更多的遺體,如果再出現高溫,遺體腐敗速度就會加快,北川附近的空氣還會越來越糟糕。
大地震對北川的傷害最嚴重,目前的統計稱,北川有8000多人遇難。幾天前,北川縣城附近剛剛打通的僅容人步行的崎嶇小路上,不時有人用手推車、用三輪車甚至擔架抬著遇難者的遺體,有的遺體裝在藍色裹尸袋里,有的只包著棉被。有的遺體只能用衣物棉被簡單掩蓋,等待著清理。
裹尸袋緊缺
后來,就連裹尸袋也緊張了。17日那天上午,一名中年女子找到江蘇抗震救災醫療隊北川醫療點,詢問是否有裹尸袋,她的丈夫遇難了,她要讓丈夫稍微整潔地離開。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抱著孩子一邊跑著一邊喊著:“有水嗎?有水嗎?!”醫療隊員以為他們要給孩子喂水,急忙取出礦泉水,而他們到了跟前,醫療隊員這才發現,孩子已經遇難了,年輕夫婦流著淚說,他們是想把孩子沖洗后讓孩子干干凈凈地走,后來他們把孩子安葬在什么地方,醫療隊員也不得而知。
疾控專家說,為控制“大災后大疫”的出現,一個基本原則是遺體越早處理,危害越小,遺體一旦腐爛,處理起來就會很困難,不但會讓處理遺體者中毒,還會污染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