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記者如約來到陳宇的辦公室,他正在飛快地敲擊電腦鍵盤。他說,最近網站的瀏覽量迅速增大,也開始遭遇一些攻擊,他必須每天小心檢查,一點也不能松懈。
陳宇祖籍湖北大冶,1968年出生于蘄春,現任武漢市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的事業,是用互聯網為化工企業搭橋。

陳宇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全國第一的專業化工網站。”柯皓攝

電腦是陳宇最親近的伙伴,許多必須由他簽字的文件也是在電腦邊上完成。柯皓攝
撥號上網
(見習記者冷靖華)做化工中介陳宇1992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次年1月進入華訊尋呼臺,任技術部經理。
陳宇的父親上世紀80年代開了一間小店,經營化工產品。1996年底,店里的生意已經很不景氣,父親要陳宇回來幫忙。恰在此時,陳宇也發現尋呼市場正在走下坡路,打算換一份工作。
陳宇不想跟著父親“混”,自己開了一間新店,取名“占鰲化工”(父親另外招人維持他的店子)。
一次,陳宇到上海中山化工市場去進貨。他驚奇地發現,市場里幾乎每間店都沒有貨物!原來,這里所有的信息都在中山化工商情網上發布。開店只要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臺傳真機,再就是一些小玻璃瓶裝的樣品和產品圖冊。
陳宇在市場管理處買了一本《上海中山化工》,內容主要是所有經營戶的產品、報價、聯系方式、網址等。回武漢后,他認真研究了這本書。自己的小店剛開張,一沒資金,二沒客戶資源,憑什么和別人競爭呢?他琢磨著,為什么不能把自己懂網絡的優勢運用在日常的經營中呢?
當時,國內互聯網剛剛起步。陳宇只能撥號上網,而他所做的只是在網上尋找供求雙方的信息,自己再充當中介。當時撥號上網1個小時4元,加上電話收費,上1個小時要8元,一個月下來,怎么也得花費1000多元。這對沒有什么訂單的陳宇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
沒過多久,武漢石化一個下屬企業跟陳宇聯系,他們的工程急需一批鉬酸鈉。陳宇在網上查到天津四方化工在生產鉬酸鈉,就直接派人過去采購,解了石化的燃眉之急。這筆單子不大,但陳宇第一次嘗到了網絡信息資源的甜頭。
武鋼有一個招標網。1997年,陳宇在瀏覽該網站時發現一條求購結晶氯化鋁(用于鑄造鋼的模子)的信息。由于需求量小,每噸2000元左右,一共只要3噸,很多大廠家都不愿意做。
陳宇找上門去。武鋼原料處負責人很驚訝:“我們這里掛號的這些大供應商都組織不到,你們能行嗎?”陳宇說:“你放心,一個星期內一定把貨物如數交到你們手里。”
事實上,陳宇在來之前已聯系好了生產廠家。他立即出發,坐一天一夜的長途汽車趕到溫州電化廠,又趕緊把產品運回武鋼。
因為這次出色的送貨經歷,武鋼下面的商貿公司將一些供貨公司直接介紹給陳宇,讓他可以做些不容易找到的小貨。這筆單子,陳宇只賺了1500元錢,但他聯系上了武鋼這樣的大客戶,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