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礫堆里發現真金
劉帆以教學樂趣來緩解自己的心理落差,他堅信沙礫堆里有真金——現在的湖北圍棋“新人王”李喆,當時就是他的學生。
那時李喆才8歲,性格沉穩,敏感勤思,而且有著同齡孩子少有的安靜。在教李喆學棋的一年多時間里,劉帆經常帶李喆去棋社下棋,去青少年宮切磋技藝。李喆太靜,劉帆為此特意安排兇猛好斗的棋手和他練習。很快,他從讓李喆13顆子,到只讓他4顆子。有次劉帆打電話給好友劉菁(職業八段)說:“我這里有個名叫李喆的孩子,簡直是個圍棋小神童!”
后來劉帆介紹李喆師從自己的教練阮云生(職業七段)。果不其然,在阮的著力培養下,李喆很快在全國圍棋界嶄露頭角。
先下海找米填飽肚子
隨著年齡的增大,專業競爭的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窄,很多運動員退役后去單位做起了行政工作,還有的做起了與專業不相干的生意。劉帆卻不甘心就此離開。
快30歲的他感覺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不大,在圍棋俱樂部的月薪才800元。劉帆決定下海找米填飽肚子。
“圍棋有市場,你們其實還有價值可挖!”一個學生家長的話提醒了劉帆。他下定決心,做一件和圍棋有關的事,解決生存之道,又能永遠與圍棋為伍。
1999年9月,劉帆租房開辦了“清風圍棋教室”,收了幾個學生,開始了他的創業——賺錢養活自己。
2001年8月,劉帆把這個20平方米的“教室”,掛靠在全國著名“圍棋八子”創建的清風圍棋俱樂部名下。成立那天,清風的掌門人邵煒剛(職業九段)上臺講話,稱劉帆的這個教室,是“清風在全國的惟一一家分支機構”。
睡教室睡了一年
學圍棋卻不是一天兩天就看得見成效。近一年時間,劉帆天天睡在教室里,白天教學,晚上“復盤”自己的昨天和預想自己的明天。“我在海邊轉了幾年,終于斗膽跳了下去,起碼不能讓自己淹死吧。”
辦培訓最重要的是生源,學生為什么來?那是家長說了算。家長可選擇的人很多,為什么要選你?你的教學質量說了算!
繞來繞去,還是一個質量問題。劉帆是職業四段,教學生啟蒙綽綽有余,專業素質沒問題。但劉帆更改了教學模式,以前他采取的是隨到隨學,這點和別的圍棋培訓班沒有兩樣,行內人都知道,“流水席”不僅錢來得快,而且備受學生歡迎,家長也覺得方便。
針對自己的目標,劉帆制定了“三加一”,“四加二”等基礎加鞏固的圍棋學習模式,并且規定了開學時間和結業時間。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樣不方便。但他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學生的棋藝是參差不齊的,如果不顧學生水平的高低同時起步同時結束,務必會讓有的學生炒現飯,而有的學生卻聽不懂。對此劉帆向學生家長承諾:“按我的學制沒學過關的學生,下期開班可以免費接著學。”
一年下來,三個合伙人走了兩個。又一年之后,劉帆的學生開始在全國省市圍棋比賽中紛紛獲獎,獲獎率高達70%%。
成績是最好的口碑,也是最好的說服力。“清風”開始回暖,生源猛增。劉帆這才卷起鋪蓋,回家美美睡了一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