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著父親在廣東和自己賽跑,胡曉旗就動力十足。記者張偲攝
漢網(wǎng)消息 記者汪健通訊員熊鵑
70年代出生的獨生女不多,胡曉旗這樣的“特保兒”,自是被父母視若掌上明珠。她的“雙利”電線今年銷售可能上億,但父親的老熟人卻老愛開她的玩笑:“旗旗呀,老胡今年的銷售只怕要到4億了吧,你咧?”她只好呵呵一笑,“快了,就快趕上了”。
教女第一課 搖搖耳朵就賺錢
1985年,胡冬元從武漢鋁廠借調(diào)到江岸區(qū)朱家河村的一個小電線廠當廠長。廠只有8畝地,60號人,說是和朱家河村合辦,對方基本上沒管事。
不過正是“無依無靠”,鍛煉了老胡獨立生存的能力。為給電線找銷路,老胡成天河南、湖南的到處跑,倒也廣結(jié)人脈,為胡家日后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基礎。
90年代早中期,國家基建項目大量上馬,電線、電纜需求量很大。哪里有大型電網(wǎng)改造項目啟動,哪里就會冒出一批電線電纜廠。但電線原料鋁錠仍由國企生產(chǎn)、經(jīng)營,而當時基建一般按省域組織,一旦哪個省的大型項目啟動,該省原料價格短期會劇烈波動。而當時信息傳遞遠不如現(xiàn)在通暢,省份之間原料就形成不小的差價。胡冬元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商機。
1995年,剛進廠上班的胡曉旗就領教了父親怎么靠耳朵賺到錢。因為老胡人脈廣,哪里的鋁漲價了,哪里的鋁錠短缺了,他比一些大廠的銷售經(jīng)理還靈。這年7月的時候,江西一個客戶打電話說,他們那里鋁錠又斷貨了,問他在湖北能不能進到貨。老胡一電話打到湖北丹江鋁廠問發(fā)貨價,竟比江西的購價一噸便宜好幾百元。老胡不動聲色地訂了500噸貨。
整個過程,小胡都在場旁聽。幾個電話,不到半小時,老爹連屁股都沒挪,就凈賺幾萬元!澳翘,父親跟我講了很多生意上的門道,我也是在那次明白什么叫‘功夫在棋外’。”
咬定青山 堅定高端民用線方向
1998年,電線廠改制成雙利電線電纜有限公司,老胡買下小廠成為董事長,小胡當總經(jīng)理助理兼銷售員。
公司成立伊始,到處缺錢。老胡卻花數(shù)萬元,讓自己的產(chǎn)品通過了ISO9000認證。面對困惑的小胡,老胡神秘耳語:等著看,今后靠信譽取勝,你別看那些水貨廠家鬧得歡,折騰不了幾年啰。
公司新開張,老胡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定投產(chǎn)銅芯電線。當時市場普遍還用鋁芯線,兩者價格相差幾倍。但銅芯線壽命長、導電性、安全性都高過鋁芯線,銅芯替代鋁芯肯定是大勢所趨。而且老胡還要做銅芯線里的高端產(chǎn)品,質(zhì)量向一線品牌看齊,價格盯緊二線品牌,希望藉此打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