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要做新生代美女老板
cye.com.cn
時間:2006-12-28 0:29:55 來源:武漢晚報
作者:汪天明 我來說兩句 |
|
 |
|
胡寧:要做新生代美女老板

胡寧生于80年代,大學畢業后不久便走上創業路。
這一年代出生的創業者跟很多60、70年代的“前輩”不同,他們沒有原始積累,也沒有所謂的“第一桶金”!他們中多數的創業啟動資金都由家人或朋友提供,但他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60年代的創業者可能只要起得早就能賺到錢;70年代的創業者可能要彎腰才行;到我們80年代,可能要挖地三尺才能有一個賺錢的機會。”胡寧笑著說。
采訪她走了一些“彎路”。幾天前,胡寧一個朋友的朋友給記者推薦了她的創業故事,“值得去聽一聽,”那個朋友說,并不是因為她的故事有多精彩,而是她的創業歷程代表了很多新生代大學生創業路上一些普遍的境遇和困惑……
人物檔案
姓名:胡寧 出生:1980年代 愛好:開車兜風、去香港購物 職務:漢陽鸚鵡美食風情鎮瓦薩奇鰱魚、楚風勝緣餐廳老板 不諳處世之道,半年三換工作
胡寧的父母說,女孩要么當老師,要么做醫生。胡寧不愿當老師,1997年考大學時,她報考了武漢科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雖然年年拿獎學金,但我并不喜歡這個專業。”大一起,胡寧便開始自學英語、公關、禮儀等。2002年4月,還未正式畢業,她就找到沌口一家包裝公司做總經理助理。
“月薪能拿到三千,但我只干了四個月就辭職了!”胡寧淡淡地笑道:“參加工作后才發現,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書本里沒有的,有時候并不是只要你把事做好那么簡單!”
很快,胡寧又找到一家知名紙業公司湖北分公司,做行政助理,但這回她又只干了三個月就辭職了。2003年2月,胡寧找到一家健身會所做銷售顧問,“其實就是推銷健身卡的,底薪只有600元,落差很大……”但這份工作做得比較長,搞了一年半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胡寧從顧問做到主管,最后到經理,“學到很多東西,從基礎到管理,也積累了不少人脈”。
初涉商海,盲目創業無果而終
2004年底,胡寧又跳槽到某銀行大客戶部工作,接觸的大部分是自主創業的民企老板,“開始產生自己創業的想法”。
2005年9月,正當胡寧四處尋找好項目時,一位同事告訴她:“我媽做的醋蒸雞蠻好吃,到熱鬧地段找個門面,絕對暢銷……”創業宜早不宜遲,胡寧第二天便辦了辭職手續,開始在三鎮范圍內找門面。不到一個月,他們就在萬松園路找到一個20平方米的小店,交了1.2萬元的轉讓費,還添置了一些設備。
當萬事俱備,只等“醋蒸雞”的時候,意外發生了!話未說完,胡寧已經先掩著嘴,“咯咯咯”笑起來,“哪曉得醋蒸雞根本做出不那個味來。”沒辦法,租下來不到一個星期的門面又得轉租出去。
從頭再來,寫字樓里賣火服裝
胡寧已沒有退路,她開始明白:創業需要激情,但不能沖動,“不熟不做,入行要選自己的興趣所在”。
胡寧說:“我對穿衣服還是蠻有研究的。”這次下定決心后,胡寧并沒有馬上開始找門面、進貨,而是先設計了一些問卷,到步行街、武漢廣場等商圈做起了調查。接下來,她連續逛了一兩個星期的商場,“主要看看什么料子、什么款式的衣服好賣,如何細分客戶,做這一行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綜合調查結果,胡寧決定走“精品專賣”路線。隨后,她專門跑了一趟香港,到歐洲服裝城挑選了一批精品服裝。
一個月后,胡寧的服裝生意正式開張。與其他服裝專賣店喜歡找臨街門面的做法不同,她專門在世貿廣場寫字樓里租了一間小寫字樓,裝飾得像個小家,特別溫馨,還特意挑選了兩張舒適的布沙發搬進去。
為什么把服裝店設在寫字樓里,怎么樣吸引顧客上門呢?她解釋說,在大商場里,很多顧客都是只試不買,一件衣服要試很長時間,其他顧客就得站著等。“但我進的都是經典款式,一種風格一般只有一件,不可能讓很多顧客試穿。同時,我針對的客戶群體很集中,就是寫字樓白領、有錢的闊太太。相對于商場,她們更喜歡我這里的購物環境,至少不用跟很多人爭試衣間”。
接下來,胡寧充分利用起原來幾份工作積累起的人緣。她原來工作過的銀行,每個月都會給貴賓客戶送一份小禮物。胡寧印了數百份傳單,跟禮物夾在一起送去,一下子將銀行的優質客戶資源“一網打盡”。同時,她還聯系《瑞麗》、《時尚》等時尚類雜志社,借助他們的發行渠道吸引客戶。
胡寧還為每一位前來買衣服的客戶建立會員檔案,包括工作、愛好、尺寸及聯系方式等。每次去香港進貨前,她都會主動給老客戶打電話,看她們是否需要幫忙帶些什么香水、化妝品什么的。
考慮到很多白領沒有時間,胡寧還專門將衣服編號,請模特試穿,并拍成畫冊,送到高檔寫字樓、公司、美容院。如果有人看中,就馬上送過去試穿。她還主動跟一些美容會所交換、互享會員資料,并把服裝做成幻燈片,趁別人搞會員聯歡會的時機放給大家看。
“沒想到效果還不錯!”胡寧笑著說,就是剛開始出了一些紕漏,“剛開始進衣服都是按自己的尺寸買的,只有中、小號”。
沒想到幾個月下來,胡寧還真將服裝店的生意盤得紅紅火火。原本“小看”她的父母發現胡寧有做生意的“潛力”。
進軍餐飲,鮑魚“卡住”手腳
今年1月,漢陽鸚鵡美食風情鎮開街僅兩個月。胡寧的父母覺得機會不錯,便決定給胡寧租個門面。由于整個漢陽都沒有什么餐館做海鮮的,大家都認為這個項目不錯。
能做好海鮮的廚師特別難找,胡寧對做餐飲也沒什么經驗。剛開始她只好到處吃喝,各方面學習一下別人的經驗,另一方面可以趁吃飯的時間找機會與餐廳的工作人員交換名片、“挖”服務員。“漢口這邊的海鮮酒樓、大小火鍋店,我幾乎都吃遍了。”胡寧說。
2月18日餐廳正式開業,取名叫“2·18鮑魚館”,主營燕鮑翅、燕窩、魚翅等。第一任廚師是從江漢北路附近一家海鮮靚湯館“挖”過來的,決定做高端消費。餐廳分兩層,一樓是大廳,二樓做包間。但開業一段時間以來,一樓總是空蕩蕩的,上二樓消費的人有,但畢竟“曲高和寡”。
“其實生意一直還不錯,”胡寧苦笑著說,很多高消費的客人只愿坐包房,但其他顧客經過時就覺得店里沒什么生意,聚集不到人氣。后來第二任廚師覺得應該先把人氣做起來,增加平價菜,引進平價海鮮。“但后來才發現他根本不會弄海鮮,進回來的貨養不活、做不好,最后人氣沒做起來,還流失了不少客戶”。
后來胡寧花高價從廣東請來專門做海鮮的廚師,決定堅持走高檔路線。同時,胡寧還帶著廚師四處試菜,引進鮮鮑濃湯、海鮮蒸菜等新菜。“如果效果不錯,我還打算將大廳改成小包房,給客人感覺好些”。
但境況沒有向她預期的方向發展。前段時間,胡寧的合伙人準備回浙江老家,提出撤資。胡寧只好趁機“改換門庭”,加盟“瓦薩奇鰱魚”。為豐富菜肴種類,她又將旁邊的一家“楚風勝緣”餐廳接下來,專門做公安牛肉等家常菜。胡寧告訴記者,“餐廳的名字是專門請歸元寺的大師取的,希望能帶來好生意”。
[專家支招]
餐飲專家、武漢餐飲協會負責人涂水前 當務之急應樹立特色
餐飲專家、武漢餐飲協會負責人涂水前認為,胡寧遭遇的問題具有普遍意義。因為她剛涉足餐飲業,對該行業的基本規律肯定不太了解。
他建議,作為一家新店,當務之急是應該樹立自己的特色,而且特色應具體,市民容易接受。例如,就以一道特色海鮮菜為招牌,菜可以是大路菜,甚至可以不賺錢。然后應加強宣傳,讓周邊市民知道該店的特色。通過口口相傳,做大名聲。
涂水前還強調,招牌菜的質量一定要穩定,切不可短視,如生意好時加價或減量,生意不好時就頻繁改換“門庭”。
[胡寧感言] 要做新生代美女老板
“很多人認為我們是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吃不得苦。”針對外界對80年代創業者的誤解和偏見,胡寧十分不滿,“我就是要做新生代美女老板”。
“誰說我們不能吃苦?”胡寧說,那要看什么樣的苦,“如果是自己想做的事,再苦也能堅持。但做家務事就不行了。”說完,她又掩嘴笑起來。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