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仗新設備,李發軍底氣十足。記者張偲攝
人物檔案
姓名:李發軍 籍貫:湖北潛江 出生日期:1970年8月1日
職務:武漢江城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記者江身軍……………
李發軍眼睛不大,但透著精銳之氣。他不是個安于現狀的人,以做名片起家的他,幾番折騰,如今已成為江城民營印刷業的骨干力量。
不圖安穩:打工三月當印刷老板
李發軍不太“謙虛”,來到人地生疏的武漢,才當了三個月的“學徒”,就做起了老板夢。23歲的他,果敢得近乎莽撞。
1993年6月底,李發軍從潛江來漢,跟著表姐打工,在彩擴店中負責名片推銷。30元一盒的名片,至少可賺20元,塑封的彩色名片甚至賣到100元一盒。第一個月,他領到工資1000元。次月,加到2000元。第三個月,再翻一倍。拿到厚厚的一疊工資大家都高興,沒想到,李發軍卻對表姐提出辭職。因為,他覺得剛剛興起的名片市場潛力太大了,抓住商機簡直時不我待。
當年10月,投入8000元買了設備租了門面,手上就只有兩三百元伙食費,甚至連自行車都買不起了。他走到馬路上,只要看見公司的牌子,就挨家挨戶進去詢問,是否需要印名片。那時人們剛剛流行“名片”交流,商家甚少。李發軍頗為懷念當時情形,“那時錢真好賺”,一個月就能進賬一兩萬元。
到了1997年,不少客戶問李發軍:小伙子,能否印些材料紙、信封?他便花了十幾萬元,買了臺單色印刷機。
合縱連橫:小老板結盟上規模
客戶的需求就像“貪得無厭”的小孩,舊的滿足了,又有新的。印黑白的東西,李發軍可把胸脯拍得直響,但別人說,能否搞點彩印啊,他卻只能面露難色,支支吾吾。
一次,李發軍大著膽子接下某外貿進出口公司一筆彩印大單,轉身去找彩印廠。行情讓他不住驚嘆:與黑白印刷比,彩印廠簡直是暴利,僅一張彩色紙的設計費就是200多元,印刷費用更是十分昂貴。這單生意讓搞轉包的李發軍蝕了本,也讓他決心上馬彩擴項目。
一套四色彩印機,需要近200萬元。這個門檻,對僅有幾十萬元的李發軍可是高不可攀,若憑自己的積累,需要好幾年,但等到那時,“黃花菜都涼啦”。
李發軍常找制版師制版,兩人成了密友。對方聽罷他的苦惱說,還有一些黑白印刷廠老板也和他一樣處境尷尬。突然,李發軍靈機一動,為何小舢板不組建聯合艦隊呢?
朋友介紹來一個老板,三人一拍即合。1999年7月,三方各以相同股本,組建江城印務有限公司,上馬國產四色彩印項目。
當時印務市場有兩大陣營,武大印刷廠等國有陣營,專做書刊印刷。而宣傳冊、廣告單等印刷雜件,則是民營企業的天下。江城印務大做廣告,吸引了好幾家廣告公司的注意,五六家大型公司成為固定客戶,貢獻了不少銷售額。正逢房地產市場火爆,印刷廠印的售樓單以千萬張計。
2003年,招商銀行武漢分行印刷業務對外招標。李發軍巧妙定價,半數產品報價略低于市場價格,從6家競爭公司中順利中標。
到了2003年,他所在的江漢區一涌而上,上了十幾家四色彩印機。而李發軍等人已領先四年吃到“奶酪”。
2005年7月,公司又投資280萬元,購買一臺德國進口的海德堡四色印刷機。該設備印制的產品清晰度大為提高,保持了在行業中領先競爭力。
爭分奪秒:速度中搶出源源定單
“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這句話雖然古老,但李發軍從來不覺得過時。“現在經濟發展節奏加快,客戶要求交貨時間越來越苛刻,印刷行業交貨時間非常重要。”從前,六七天交貨很正常,而現在客戶恨不得像復印一樣馬上要貨。他正是將搶奪時間,作為江城印務的獨特競爭優勢,公司也享有印刷“快刀”之譽。
與時間賽跑,常有驚險之境。2004年,一家制造企業要求印刷1000本企業宣傳冊,以作到深圳參加機電博覽會之用。客戶需要校稿,以避免紕漏。但因工作繁忙,對方拖了一個多星期,等校稿完成,距離會期只有兩天,而從印刷到裝訂,行內最快的速度也要兩天,幾乎不可能完成了。
公司老板已經放棄了希望,在飛往深圳的飛機上坐定,正準備關閉手機時,鈴聲響了。是李發軍打來的。“還有幾分鐘起飛?”“十分鐘!薄澳阙s緊出來一下,我已到機場,你的宣傳冊印好了!
這家公司定了兩個展位,展位費3.6萬元。老板使勁地拍李發軍的肩膀:如果沒有你這宣傳冊,我這幾萬塊就丟到水里了。
千本畫冊,利潤最多一千元。但為了這筆單,李發軍熬兩個通宵,將機器上正在印刷別的東西的版撤下來,專門印企業畫冊。后來他趕到機場時超速,還收了張200元的罰單。
長期以來搶速度,江城印務養成了“又快又好”的能力,儲備了全規格的紙張,一旦發令就開始沖刺。去年下半年,有個協會召開全國性的活動,上午開會的照片文字材料,下午2點李發軍就能準時將印刷頁擺到與會者桌上!岸ǜ宓疆a品出來,4小時就能交貨,這個速度在行業內已非?炝!崩畎l軍自豪地說。
江城印務擁有的印刷設備,價值已達數百萬元。它們是李發軍征戰市場的武器,每逢客人到來,他都會興奮地帶人參觀。
“這些設備,沒用一分錢銀行貸款!闭f到這兒,李發軍半是自豪半是遺憾,“如果利用金融支持,我們可能會做得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