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蘭英性格豪爽,說話坦率,“我沒讀過多少書,可通過奮斗,也可做番事業。”
二十多年艱難創業,她從貧窮山區走到繁華武漢,從一個攥著50元起步的賣鞋女變成廣告公司老板,還成了青山區私營企業協會對外推薦的榜樣。
人物檔案
姓名:常蘭英
籍貫:湖北大悟
出生日期:1959年3月
職務:武漢藍鷹廣告刻字有限公司 總經理
賣水果“賺”了一個店
常蘭英出生在大悟縣一個貧窮山村,兄妹六人中排行老四。她20歲之前,一直在家照顧年幼的弟弟。
1980年,想到大哥在武漢工作,常蘭英借了50元錢做路費決定投靠大哥,看能否在大城市謀點事做。為不給哥哥增加負擔,她就在青山公園開發市場幫一個爹爹賣起了鞋,月工資60元。當時武鋼的職工工資也只有30多元一個月,常蘭英干得特別帶勁。
后來,她看見附近有個水果攤生意比賣鞋還好,便決定出來擺攤。常蘭英是這條街上第二家賣水果的,沒什么競爭,生意特別好。有一次,常蘭英看準西瓜行情,從老家拖來一車農家肥種的西瓜,沒想到兩天就賣個精光,凈賺了3000元。
1984年,常蘭英想再做一點發展更快的事業。父親是刻字廠的,她跟著學了兩年刻章后,正式成立“藍鷹刻字店”,專門刻“私章”。
當時,在常蘭英的刻字店旁邊,有一家比較大的國營刻字社,職工就有50多人。常蘭英就和這家國營刻字社暗地里較上了勁,國營刻字社專門刻公章,常蘭英就專門刻私章。
常蘭英手藝熟練,章子刻得又快又好,逐漸公章的單子也多了起來。之后,她又增加了印布標、做錦旗、袖章袖標等業務。
偷師學藝轉做廣告人
雖然生意不少,可因手工制作比較慢,常蘭英的刻字業發展緩慢。刻章子的人逐漸在減少,常蘭英開始考慮發展新業務。
同行建議她試著接一些小型廣告。這話提醒了常蘭英,找到漢口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去學習。可該店里的員工連正眼也沒瞧常蘭英,只撇撇嘴一笑,“就你那文化水平,還做廣告?”無奈之下,常蘭英只得向他們進了一些廣告耗材,準備回去慢慢摸索。同時,她對自己做廣告的想法開始動搖,自己真的能做廣告么?
路上,送耗材的司機和常蘭英聊起了家常。司機告訴常蘭英,廣告公司老板從浙江來漢創業,文化也不高,但生意卻越做越大,現在連一百萬的房子都買了。
常蘭英聽著,頭腦開始發熱。“人家能做好,我為什么不行?”常蘭英決心要在廣告行業闖一闖。
后來,常蘭英借進貨的機會,到處找廣告公司偷偷看其廣告制作過程。一家沒看明白,就再換一家繼續看,實在不懂,她就向看起來熱情點的員工請教。
她很快發現,原來做廣告和刻章子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廣告上也有刻字手藝,刻章子講究美術設計,廣告也要講究美術設計,這樣邊摸索邊學習了一個多月,常蘭英基本對廣告業務了解了七八成。
1999年5月,常蘭英大膽投入3萬元,購買了昂貴的進口小型廣告設備。丈夫認為風險太大,但常蘭英下決心一定要上好設備,爭取到更多大單和更多客戶。上了設備后,小單廣告生意也漸漸多起來。
巧借天興洲大橋揚名
2003年,常蘭英去青山區工商局開會時,局領導提到青山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影視廣告等,還提到武鋼工業區、興建中的天興洲大橋都要豎大型廣告牌。
開完會回來,常蘭英一晚上沒能睡著覺。天興洲大橋廣告牌,自己要能接下來,生意會擴大幾倍,對公司影響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沒有金剛鉆,攬不來瓷器活。常蘭英決定投入這些年攢下來的三十萬元資金,買了高精度的“寫真機”、“噴繪機”等廣告制作設備。
做好準備后,常蘭英就找到天興洲大橋指揮部書記商談,希望接下這筆業務。他們多次到常蘭英公司考察,發現規模雖小,設備卻很齊全。抱著試試的心理,書記給了常蘭英萬元左右的一單生意。這筆單子,常蘭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雖然沒有賺到多少錢,但卻給書記留下了好印象。后來,大橋指揮部總共讓常蘭英承接了七八萬元的業務。常蘭英的名聲打響了,武鋼的大型廣告牌也有部分交給了她制作。
2006年,常蘭英成立了武漢藍鷹廣告刻字有限公司,一年的業務額達十幾萬。
問及今年的目標,常蘭英的回答很實在,她說希望換個400平方米的大門面,繼續擴大廣告業規模。
記者冷靖華 通訊員涂升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