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西省農業廳黨委書記 蕭茂普
2006年 第三期
創業對個體而言,是安身之命、致富之本;對部門而言,是發展之策,振興之道;對江西而言,是興贛之基、崛起之路。自全省領導干部會議召開以來,井岡南北、贛江兩岸,各級干部和群眾思創業、議創業、謀創業,在江西大地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創業熱潮。從江西的實際出發,根據農業部門的職能,筆者認為推動全民創業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形成共識:
推動農民創業
江西4200萬人口,四分之三在農村。要推動全民創業,推動3200萬農民創業是關鍵。推動農民創業,農業部門責無旁貸,要盡力當好三種“角色”:
當好帶領農民創業的“領航員”。農民創業,最大的障礙來自思想觀念。2004年,全省農民人平純收入達2953元,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不少農村群眾習慣于男耕女織的家庭勞作,滿足于衣食無憂的生活水準,常常陷入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束縛而不能自拔。我們農業干部的首要職責就是以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帶動農民創業理念的更新。要抓住掃清思想障礙這個關鍵,善于用身邊事來教育自邊人,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向改革開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農村涌現出來的種養大戶、龍頭企業、打工明星等創業典型學習,擺脫小農經濟的束縛,增強商業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激活蘊藏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間的創業因子,帶領農民創業致富,勤勞致富。
當好服務農民創業的“服務員”。農民創業,不外乎農業內部挖潛力和農民外部尋發展兩條路子。而這兩條創業之路,都需要農業部門在技術、信息、培訓、市場開拓、融資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務。關鍵是要用熱心誠心的服務,集聚農民的熱情和潛能,引導他們用現代農業的理念,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是要當好保護農民創業的“守門員”。農民創業最擔心的是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之重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趨勢已經顯現,但離農民真正“有其利、有其權、有其教”的目標還有不小差距。我們農業干部,無論從工作上,還是從感情上,都與農民有著割舍不斷的密切聯系。讓“耕者有其田”,需要我們切實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把第二輪土地經營權證發放到農民手中;讓“耕者有其利”,需要我們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全面落實“兩免征”、“三穩定”、“四加大”政策;讓“耕者有其權”,需要我們積極參與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農村稅費配套改革;讓“耕者有其教”,需要我們切實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為消除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的障礙鼓與呼。
優化農民創業環境
推動全民創業、加快富民興贛,就是鼓勵支持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發展現代農業,以支持創業、服務創業為己任,為一切有志于現代農業的創業者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全力支持農民創業。這種支持主要體現在規劃支持、項目支持、產業支持和生態支持。集中財力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保障體系建設。
主動服務農民創業。包括技術服務、培訓服務、信息服務和市場開拓服務。要在每年年初向農民發布主推品種和種養成熟技術,通過設立服務熱線、開設專欄、舉辦培訓班等有效形式,加大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力度,向農民提供全程適時技術服務。要組織實施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使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要大力吸引各類資金投向現代農業,拓寬我省農產品外銷渠道,加快勞務、技術、良種等對外輸出步伐,以發展開放型農業帶動農民創業。
依法保護農民創業。要堅決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將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放到農民手中。要全面落實“兩免征”、“三穩定”、“四加大”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實施農資補貼可行性的調研工作。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積極參與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為主要內容的配套改革。要在穩定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農村實際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
農業干部要帶頭創業
全民創業,其內涵非常豐富,創家業、創企業、創事業,都是創業。農業干部創業主要是立足本職,支持、服務、保護農民創業,大力推進和諧創業。
一是要在支持農民創業中提高能力。在項目安排上,要不問所有制,不論集體個體,只要符合申報條件,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公開公正,不暗箱操作;換位思考,不故意刁難;廉潔高效,不吃拿卡要。在審批、登記、注冊、年檢等工作中,要堅持高效、靈活、務實、規范的原則,按章辦事,不節外生枝;按時辦結,不推諉扯皮;靈活務實,不死搬教條。
二是要在服務農民創業中提高水平。在服務農民創業的各環節中,要熱情,不冷淡;要真誠,不虛偽;要主動,不敷衍;要善于溝通,不鐵板一塊;要認真對待,不隨便應付。要高度重視全程服務、長期服務、后續服務,始終堅持真心、熱心、誠心、恒心、以心換心。
三是要在保護農民創業中提高地位。對農民承諾的政策,要堅決兌現,不七折八扣;要保持穩定,不變來變去;要表里如一,不陽奉陰違。對農民創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主動協調,不回避矛盾;要熱情幫助,不推三托四;要就地解決,不上交矛盾。
四是要在推進和諧創業中提高形象。創業需要和諧,和諧創業,就是要專心工作,不熱衷謀私;要見賢思齊,不嫉賢妒能;要寬容大度,不尖刻計較;要心地光明,不幸災樂禍;要同心同德,不貌合神離。和諧創業,就是要使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有苦練“內功”的動力而無應付“內耗”的壓力,和諧創業,就是要在全省農業系統大力倡導與人為善、和衷共濟、關愛寬容、團結和諧的社會風尚,把廣大干部職工的精力和智慧更好地引導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上來,形成創業富民、和諧興農的強大合力。
《時代潮》 (2006年 第三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