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在近期出臺的《關于加快深圳金融業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要“制定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多種形式的風險創業投資”。“意見”于今年3月1日開始實行,這必將推動作為VC之者深圳市的創投業進入一個新的大發展階段,從而為深圳自主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新型金融保障。
政策機遇
隨著相關法規于3月1日正式實施,深圳相關政策法規環境將明顯改善。包括:實行備案即認定合格VC,并將享受優惠政策;VC稅收政策即將出臺;科技部正在籌設VC政策引導基金,各省也正在積極籌設,用于參與境內外社會民間機構設立VC;國家發改委準備啟動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同時,市場環境也將有大的改觀,預計3月份后股市將全流通,加上OTC試點,VC通過IPO和購并實現退出變現,通過紅籌股退出也將有新措施出臺。
政府還將繼續加大對VC的政策扶持力度。美國、以色列及臺灣地區的實踐證明,創業是新經濟的發動機,創新是汽缸,VC是高速燃料。為此,深圳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VC的扶持力度,其內容有:盡快設立VC政策引導基金,并實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將VC作為新興金融業,納入政府金融發展基金支持范圍;創造更加完善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境外VC在深圳設立機構和投資項目;積極推動深交所創業板建設,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VC業創新上為全國創造經驗。
深圳對有望在全流通的中小企業板上市的投資企業,將加大投資和增值服務力度,力爭IPO;對于新增投資項目,將以全流通股市為導向,或IPO,或OTC,或讓上市公司并購,實現間接上市;還將采取一手抓投資,一手抓籌集,籌設新的VC基金,增大投資實力;創投機構改革創新管理模式,將探索試行基金管理模式,建立科學治理結構。
新型金融作保障
截止2005年底,在深圳地區已設立本土創投機構193家,占全國本土創投1/3以上,其中專業化創投公司89家,創投管理(咨詢)公司85家,相關中介機構19家。注冊及管理創業資本250多億元,占全國2/5,創業資本90%以上來自社會民間,包括企業、金融機構、外資和個人。累計投資項目超過800個,累計投資額將近160多億元,80%以上為高新技術項目,70%以上投資在深圳地區。投資培育了一大批明星科技企業,如大族激光、航盛電子、比亞迪、朗科科技、同洲電子、金正高科、華動飛天、金蝶軟件、邁瑞生物、卓越網、萊寶真空、東江環保、潯寶網絡、達實自動化、中訊軟件、健橋科技、陸安特、深華深訊、分眾傳媒、云海計算機、飛通光電、冠日通訊等,有些已成為行業龍頭企業,并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
2005年度,盡管創投環境未得到根本改善,但在政策和市場等多方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在一批本土主流VC的帶動下,深圳創投業呈現新的發展勢頭。據對創投同業公會旗下61家創投機構會員抽樣調查,其中20家機構共投資項目68個,投資金額22.72億元;其中投資額5000萬元以下13家,5000萬元至1億元2家,1億元以上5家。
此外,專門對中小科技企業從事投資擔保的高新投公司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2005年度共為1296家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48.7億元,這是具有中國特色VC的獨有投資方式。美國VC一般是采取先以可轉債方式投資,企業達到要求便債轉股,達不到要求則還本付息。由于中國金融業不發達、金融工具單一,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專業擔保貸款方式,乃是用變通方法彌補可轉債金融工具的缺陷。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度外資VC在深圳共投資15個項目,投資額2.23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8億元,包括INTEL、TDF、軟銀、霸菱、微軟、IDG、晨興、INDEX、JAFCO等,其中微軟以2000萬美元收購深圳清華力合VC在清華聲訊科技的股權。
2005年度20家本土VC和外資VC共投資項目83個,投資額40.72億人民幣,并不象某些機構所宣傳的:“風險資本之都深圳風光不再”。事實是,深圳從1994年被國家科技部定為“創業投資示范基地”,過去十年來,深圳本土創投業獲得迅速發展,已成為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強有力的助推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