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觀察)創業網cye點評:新農村建設是中國“十一五”建設的要點,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將帶來無限,在上周末CCTV7舉辦的百姓致富經驗交流年會上,我們可以看到8位創業者都來自農村,農民自主創業也開始暗流涌動,再加上“一號文件”的出臺,所有這些,讓人感到中國農村市場的廣闊市場。
“新農村”建設創造市場新機遇
周三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份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惠及到的農業板塊個股全線啟動,G北大荒、秦豐農業、G豐樂、G順鑫等紛紛漲幅靠前,顯示資金暗流涌動。那么,在各種政策扶持下的“新農村”建設大范疇內的相關上市公司能否迎來投資機會?
政策扶持達到空前力度
此次中央農業工作會議再次發布解決“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無不讓投資者回想起前兩年也曾發布類似解決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前兩個“一號文件”分別以“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為主題,06 年則更進一步提出“建設新農村”。意味著解決三農問題有了新的突破和實質性的發展思路,同時反映國家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前兩個文件實施后,隨著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收入得到一定的增長,但也并不能持續依靠農產品漲價來繼續提升農民收入,為此,中央在新的“一號文件”中提出了對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同時減輕農民負擔,特別是提高農業生產率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這一發展思路的改變解決了農村發展瓶頸的關鍵。從目前來看,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可以在農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并且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也將出臺更具體進一步落實的扶持政策,由此,“新農村”建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農村”建設帶來無限商機
盡管國家政策大力扶持解決三農問題,但是啟動“新農村”建設首先是資金問題。根據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馬曉河在江西贛州、四川瀘州等地25個村莊的調查,當前開展新農村建設,按照一定標準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建設,扣除已經建設完成的投資項目,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到4900元,若按8億農民計算,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在13600-43200億元之間,而這些資金是靠農村自己的力量無法解決的,顯然資金缺口仍然要依靠政府極力支持。據專家估算,“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至少為3萬億元人民幣,根據“投資乘數”原理,僅此一舉就可以為相關企業制造5、6萬億元的投資空間,無疑新農村建設是一次重要的投資機遇。并且新農村建設將會改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型向需求帶動型轉變。可以想象,當富裕起來的9億農民釋放他們長期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時,也將會帶來無限商機。
三條主線應對投資機會
隨著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各種扶持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新農村”建設的啟動也將提到日程,由于啟動“新農村”建設將會涉及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面,不僅影響到農資與農產品的生產與流通,也與農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但是政策的落實將會遵循“十一五”規劃的指導精神,即能源節約、自主創新、循環經濟、建設集約型等和諧社會主題的“新農村”建設。這樣來看,將會涉及到數百家大范疇內的上市公司。因此,筆者認為,建議投資者從以下三條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其一,農業扶持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加大農業投入、穩定農產品價格,將使生產性企業受益;農業發展的各項補貼將使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產資料類企業受益,主要包括良種、農藥和農機等;關注主產區優勢企業,如隆平高科、通威股份、G 北大荒、新賽股份、揚農化工、登海種業等。
其二,農村基礎設施收益者。國家財政將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將拉動鋼材、水泥等需求,交通部提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在5 年內投入1000 億元修建農村公路,對目前農村公路尚不發達的中西部區域性水泥公司構成潛在機會。如天山股份、南山實業、海螺型材等。
最后,農村消費題材的收益者。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居民在食品消費上將逐步向中檔品升級;收入提高也帶來生活品質、檔次的提升,農民對耐用家電消費品需求也將大幅度上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助推農民消費升級,最典型莫過于農村公路的開通將大大帶動農民對摩托車的消費需求。如蘇泊爾、雙匯發展、伊利股份,G 宗申、江淮動力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