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礎設施可民營 水氣等向社會資本敞開
從今天起,《北京市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條例》正式實施,水、氣、熱、污水、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將逐步把大門向社會資本敞開,公開招標特許經營者,我市基礎設施領域被少數企業壟斷的局面將被打破。近期,我市將繼續推進京承三期等高速公路項目、房山城關污水處理廠和大興天堂河污水處理廠項目以及區域能源市場的特許經營工作。
水、氣、熱向市場放開
從2006年3月1日起,《北京市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實施。《條例》明確了可以實施特許經營的三類項目,即:供水、供氣、供熱;污水和固體廢物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
“鑒于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是一個新事物,究竟哪些領域能夠實施還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為此,《條例》特別規定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也可以實施特許經營。”市發改委副主任柴曉鐘說。
民營資本可參與投標
《條例》明確規定,基礎設施特許經營項目確定后,實施機關根據批準的實施方案,將通過招標等公平競爭方式確定特許經營者,并與之簽訂協議授予特許經營權。
記者注意到,此次頒布的《條例》,并沒有對特許經營投資者的所有制性質進行限制,也就是說,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無論是國資還是民營資本,都可參與投標。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市水、氣、熱、公共交通等絕大多數城市基礎設施均由國有企業來運營,如占全市供暖面積50%的集中供暖由熱力集團運營,自來水完全由自來水公司負責運營,而大部分公共交通由公交總公司來運營,目前已投入運營的1號線、2號線、13號線及八通線均由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
“打破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壟斷,引入全球范圍內的投資主體和專業運營企業,有利于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現代化水平。”在昨天的信息披露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柴曉鐘說。
成本控制是競標的關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可以拿到這些基礎設施的經營權。市發改委財金處處長謝建華表示,無論在哪個行業,政府都要設置一定的門檻,如從供應能力、供應渠道、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標準,以確保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轉。
謝建華介紹說,由于自然壟斷的特性,一些基礎設施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要遠遠高于社會投資回報率。“以后他們沒有這樣的好日子了,特許經營投資者要向政府定期繳納特許經營費。”
另據介紹,在引入不同資本競爭后,成本將成為競標成敗與否的重要指標,低成本無疑具有較大的優勢。因而,從長遠來看,基礎設施服務價格將有所下降,老百姓也會從中得到實惠。
《條例》規定,特許經營期限根據行業特點、經營規模、經營方式等因素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30年。
政府將定期檢查價格
“放開后對政府的監管能力是個很大的挑戰。”謝建華表示,由于城市基礎設施關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放開后其價格仍然按照現行政策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條例》特別提出,其價格的制定應“遵循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資源和與社會承受力相適應的原則”。而且,“價格主管部門應建立定期審價制度,建立成本資料數據庫,對產品或者服務價格進行有效的監管。”
同時,在昨天的信息披露會上,柴曉鐘也坦言,由于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工作剛剛啟動,受目前硬件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在近一段時間內某些領域可能還不能完全引入競爭。但有關部門會不斷推進這項工作,盡可能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