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經濟”在中國方興未艾
從新浪某名人博客點擊率過千萬,到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開設個人博客,了解社情民意,“博客”——這個號稱第二代互聯網標志的新興事物正在中國由“小眾”走向“大眾”,“博客經濟”也開始浮出水面。
“博客”是BLOG的中文譯名,最初被翻譯為“網絡日志”,是繼EMAIL BBS。桑茫阎蟪霈F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博客分類很細,按照表現形式可分文字博客、圖片博客、音視頻博客(播客)等;按照內容可分生活、游戲、情感等數十類;按照參與方式有可分個人博客和群體博客等。
專家認為,由于博客改變了以往網絡以知識為主的傳播方式,讓每個參與者既是信息的消費者又是信息的創造者,由此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價值,而迅速集聚的人氣也讓博客的商業價值日益凸現。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交流與發展中心日前發布的《2005-2006中國互聯網產業調查報告》顯示,2005年全球博客數量突破1億,而在中國這一數字也已達到1600萬。
中國互聯網協會交流與發展中心主任胡延平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博客經濟”實際上就是一種“注意力經濟”,其核心一是來自博客化網絡傳播,二是來自于網絡新技術的博客化網絡娛樂,三是來自于博客化的網絡商務服務。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商家看好博客的經濟價值。著名的IT評論家洪波的個人博客上,不久前就出現了和訊網推廣其個人門戶概念以及招聘Web2.0開發人員的廣告。雖然這份廣告的價格僅為四位數,時間暫與商家簽訂三個月,但畢竟是目前為止中國首例在個人博客上刊登的廣告。
“博客中國”董事長方興東是博客概念在中國的最早傳播者,他創辦的“博客中國”注冊用戶已過千萬,每天都有2000多萬的頁面訪問量。據了解,目前“博客中國”的營收來源,主要通過網站普遍采用的廣告收入和無線增值服務。
盡管不是專門的博客網站,但因開辟了名人博客而使人氣不斷激升的新浪博客注冊用戶已超過200萬。新浪總編輯陳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博客網站來說,首先面臨的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其次才是掙錢的問題,只要有足夠大的影響、足夠的人流,一定會掙到錢。
胡延平對記者說,博客作為新的基礎應用,在與傳統互聯網服務相結合后,將激發出一系列創新性商業模式。譬如個人可以利用博客交友、溝通,從而使自己受益;博客服務提供商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收費服務,利用博客帶來的巨大人氣提供廣告、營銷服務,還可通過對博客內容的聚合與博客社區進行定向廣告或互動營銷服務;企業也可以利用博客進行網絡傳播和公關等。
方興東認為,博客廣告和分類個性化需求都可能是互聯網上更深入的新的贏利模式。博客未來將廣泛涉及生活產業的各類交易,但最容易實現的是分類廣告、二手交易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對此事的看法是,博客未來會向兩個方向發展,這其實也是博客本身資源的細分,一種是向非商業性發展,也就是純個人領域的網絡空間;另一種則會成為商業鏈上不可缺少的環節,成為聯系買賣雙方的紐帶。
中國互聯網協會交流與發展中心的調研發現,博客用戶最希望博客商提供的服務是:增加硬盤、社會性網絡和圖片相冊功能;其次是博客數據導入導出、備份以及集成外部服務功能,此外還希望獲得虛擬人物物品和標簽功能等人性化服務。
2003年博客在中國剛剛開始起步時,博客網站只有幾家,而到2005年底,博客站點已達到3682萬,博客的用戶到達率為62.2%。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都已開展了自己的博客業務。
業內專家指出,2006年對中國博客產業發展將是關鍵的一年,隨著博客規模急劇擴張,中國博客規模將達到6000萬,博客商業化的突破將是這一產業良性發展的關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