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10月23日《瞭望新聞周刊》 張軍 林嵬
旅游園區成為“新寵”
近日,記者來到陜西某縣的一個村,發現農民平靜的田園生活被轟鳴的施工機械聲打破,大大小小的車輛穿梭忙碌。這個村年近70歲的老村干部馬自芳說:“糧田里挖大湖,果園里建別墅,把農民從世代居住的村子里搬走,這樣野蠻的旅游開發咋就沒人管管。”
馬自芳老人所指的旅游開發是當地政府重點打造的“旅游度假區”。據了解,這個旅游度假區一期開發面積12平方公里,要占用21個村莊的土地,涉及人口1萬多人。被占地村農民張有民感慨地說:我們村340口人靠360畝水澆地為生,度假區管委會說要把地全部征走搞開發,但每畝補償只有1.46萬元。搞旅游開發我們不反對,但農民的長遠生活也要解決好。
記者在河南一些地方采訪發現,旅游園區開發熱方興未艾。安陽市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在市區外環大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之間,建設占地300多畝的“四季花香生態園”。這個號稱是豫北地區最大的集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度假、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園區,總投資1.2億元,包括農家飯莊園、垂釣園、娛樂園和別墅園等九個分區。由于群眾舉報,安陽“四季花香生態園”它已被國土資源部列為今年重點查處的土地大案之一。
園區規劃占地驚人
河南省漯河市計劃在《說文解字》作者許慎的故里——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建設許慎游園,項目概算投資5億元,規劃建設用地面積3800多畝。除了許慎紀念館、說文解字碑園區還配套建設游樂園、百鳥園、人工湖等。
西部某地正在建設的占地13.53平方公里生態景區,一期工程融資2億元人民幣,已于2005年建成。二期工程計劃2006年建成,將形成水面1000余畝,綠化面積2500畝。據當地政府介紹,整個景區建成后將形成萬畝水面和萬畝綠地,成為我國西部地區罕見的大型生態景觀公園。雖然項目占地大多為荒地和河灘地,但其巨大的用地規模受到專家和群眾的質疑。
中部一位地方領導直言不諱地說:土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后一個銅板”,我們在開發區建設上動作慢吃了大虧,在旅游園區建設上要跑在國家政策前面。
園內忙招商 景區建別墅
《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發現,一些大型旅游園區,從項目設計、機構設置到運作模式,都與原來的工業開發區、房地產開發區如出一轍。主要通過政府先期投資將“生地”變“熟地”,再“以地融資”滾動開發;在開發項目中,則暗藏有工業項目和高檔房地產開發項目。
一些地方為了吸引投資商開發旅游園區,將房地產開發內容寫進招商宣傳材料。西部某地推出的“愛情谷”旅游園區項目,占地450畝,僅250畝用于建造愛情主題公園,余下的200畝用于房地產開發。
在河南,“旅游地產”正在成為房地產商投資的新熱點。洛陽一房地產公司在嵩縣陸渾水庫西側購地近百畝,開發了“南湖度假村”項目。該項目以聯排別墅、獨棟別墅為主要建筑形式,以產權式酒店為主要賣點,銷售火爆。
接受采訪的一些專家指出,在中西部一些地區,一方面許多文物古跡因苦于經費短缺難以更好保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卻斥巨資打造大量人造景觀,這個巨大的反差,顯露了一些地方“大打旅游牌”背后的“圈地生財”玄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