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第5屆成都國際電腦節盛裝而至,數十萬市民在秋陽中熙熙攘攘前來捧場。50多家成都本土數字娛樂企業在電腦節組團亮相,展出大批原創動漫產品。不得不說的是,跟1998年強調電腦硬件普及的首屆電腦節相比,網絡和動漫類創意產業的興起,是8年來這座城市在信息技術普及方面一個最值得重視的變化。
如果放眼望去,你會欣喜地發現一群群極具創意的人才正在成都聚集:他們編寫軟件程序、開發新工藝、設計新樓宇、研制新芯片、炮制新藥、推廣新技術、作曲、設計時裝、從事IT教育,都在創造全新的東西。很難想象,被冠以“具有全球人才比較優勢”美稱的成都,在這座“世界辦公室”會滿足于長期做低端的外包。
事實上,成都正在成為一個“創意之城”。那么,以互聯網和數字動漫為代表的新興數字創意產業,將在“創意之城”中如何發揮區別于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它現在的瓶頸何在?
A
現實之痛“創意之城”的夢中煩惱
眼下,在世界范圍,創意產業正如火如荼。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著220億美元的產值,并還在以平均5%的速度遞增,美國達到了驚人的14%,已成了國民經濟的新支柱;英國達到了12%,就產值來說已成為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服務產業,而從就業人口看則是第一大產業。香港曾明確提出打造品牌之都、創意之都的口號,上海也將“創意產業”作為推動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轉型的“頭腦加速器”,目標是用10年時間建成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創意產業中心之一,用20年時間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創意產業中心之一。面臨眾多競爭對手,成都的數字創意經濟,目前只是踏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將創意產業中的部分行業“打包”給軟件產業重點予以支持。
在成都電腦節“2006中國數字娛樂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游戲軟件分會副會長劉金華、金山軟件CEO雷軍等認為,“創意、創新、創造”才是未來中國數字娛樂的決勝之本。成都歷史文化積淀豐厚,休閑、娛樂文化氛圍濃郁,而這恰恰是發展數字娛樂產業的人文基礎。
但在采訪中,很多四川從業者都提出了同樣一堆問題:為什么成都人有足夠的技術為迪斯尼代工,做出《獅子王》等著名動畫作品,卻不能打造出在全球響當當的自主動漫產品?為什么成都數字娛樂業發展了兩年,但開發出的本土網絡游戲產品,迄今很少有突破2萬人同時在線的熱門大戲?為什么窮盡十年之功,成都仍沒有一家被全國網民接受的大型門戶網站,哪家網站能突破上千萬元的營業額?為什么當超過40億美元的外來風險投資基金可以在去年橫掃中國IT業,而成都獲得它青睞的互聯網和數字動漫游戲企業卻鳳毛麟角?
內行高人就此指出:成都創意產業的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勢,主要是形成產業鏈和產業帶的“火候還不到”。具體講,就是產業鏈上的構件不夠配套、產業帶上的創意人才和創業資金仍然短缺。若不加以重視,很可能成為當年的“川豬”、“川酒”、“川鞋”和“川人”現象那樣———我們只能給人家打工,難以拿出自己的、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品牌。
B
原創動漫怎樣從幕后走到臺前?
故事:“烈士”的心聲
“在動漫制作這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做原創自主品牌,需要得最多的是勇氣。沖在前面的很多人都犧牲了。像國產三維動畫《魔比斯環》,耗資1.3億元,但現在卻只有幾百萬元的票房。中國的動畫投資市場還沒成型。”四川風之翼數字科技傳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默然慨然道。像許多職業動畫人一樣,做外包出名的李默然一直有個夢想———自主開發一部具有四川特色的三維動畫電影。不過這個夢想至少需要一個多億,很多投資商一聽就被嚇退了。
此前數年,“風之翼”在動漫產業鏈中一直扮演著外包角色,承接了來自美國、英國等游戲和動漫機構的美工外包業務。然而除了圈里人,幾乎沒人知曉這家在三維動畫方面國內技術一流的公司。這樣的“幕后英雄”,也包括做了十年外包的“精銳動畫”。這家中國排名前列的二維動畫加工廠,進入了美國、加拿大、法國一系列娛樂巨頭的外包鏈條,早在1994年迪斯尼推出的《獅子王》中,憨厚可愛的疣豬龐巴的形象,其幕后“飼養員”就是精銳動畫。“實際上,前20年我國的創意產業大部分都是替別人加工,自己的品牌很少。”成都大學動畫系的孫哲教授說。問及原因,業內人說,成都的動畫制作成本僅相當于美國的1/6。
“雖然做外包的利潤很低,但至少可以維持公司的生存和擴大再生產。依我們的技術水平,做出自主品牌動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關鍵是怎樣打造賺錢的‘票房’,回報一旦跟付出嚴重不成比例,這行當就難以為繼。”李默然透露,做一部二維動畫片,成本大致為每分鐘1萬元,而三維的則要2萬多元,按國外的運作慣例,動畫片在播出環節就可以回收60%以上的成本,另40%靠衍生產品來實現。
國內的“行市”是:電視臺對動畫片的收購價極低,有的地方臺甚至開出了每分鐘8元的“白菜價”,一般也就是幾十元一分鐘。即使是財大氣粗的中央臺最高也就出到2000元,一般是800到1200元。
且由于盜版繁多,動畫片不論賣碟還是賣玩具等衍生產品,都很難收回投資。而這種局面恰好給了國外動畫機構可乘之機。“它們往往將已經在國外成熟、接近收回成本的作品賣到內地來,所以它們不怕低價收購。這就是為啥國內動漫產業實際需求缺口達到28萬分鐘,但本土動漫仍難崛起的根本原因。”
耐人思考的是,本土動畫制作機構即便制作出了膾炙人口的動漫作品,很少有人將制作方和其創造的動漫形象聯系起來。但一提到迪斯尼和皮卡斯,人們就能想起那些經典的動漫形象,“這種關聯需要時間。”
出路:打造新的“輸血機制”
成都要想成為“創意之城”,還需更多的政策支持。好在國家已經在行動了———
國家5部委已經聯合下發了鼓勵動漫產業發展的通知,有關稅收優惠措施正在制訂。而廣電總局要求,從9月1日起,各地電視臺每天在17時至20時黃金時間限播引進動畫片,這個時段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這給本土原創動漫品牌帶來了一片生機。
成都市也考慮為原創動漫給予獎勵:在中央臺播出的二維動畫片,按片長每分鐘1000元給予原創企業一次性獎勵;在地方臺播出的,按片長每分鐘800元給予獎勵;三維在二維的基礎上給予加倍獎勵。成都市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楊仕清曾預計,到明年年底,本地原創動漫作品將占到當地電視臺播出動畫片的一半以上。
另一個正在構建的“輸血機制”是,成都力扶實訓型創意人才培養機構,到2010年估計僅軟件業從業人員就能達到10萬人。
按規劃,成都將用三五年打造成“中國動漫原創之都”。到2010年,實現動漫產業年產值2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200億元。
C
本土網站如何從單干走向聯盟?
現狀:扶不起的“阿斗”?
在電腦節風險投資論壇上,川字號網站如何“雄起”成為另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
在過去10年中,成都的互聯網經歷了兩輪投資熱潮,但迄今修成正果的極少。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7月份的最新統計,目前四川網站總數為19504個,僅占全國網站總數的2.5%。在圈內人脈廣泛的成都密密麻麻圈網創始人邵晨估計,其中成都達到每年20萬元利潤的網絡公司大概只有20家左右。記者也曾對此做過調查,結論是大約有10億元熱錢在四川的網站業中打滾。然而問題是:用10億元熱錢卻做出不到千萬元的產值,如此投入產出比,難怪業內有人感嘆“一將功成萬骨枯”。記者也曾在網易、貓撲等國內著名網站的市場推廣人員中做過調查:“成都有哪些網站是你們印象深刻的?”結論是只有四川在線、天府熱線等少數幾家帶有政府背景和行業性質的網站。
四川的互聯網企業為什么普遍長不大?有的企業總是抱怨說,比起數字動漫和游戲企業,互聯網企業得到的“政府奶水”太可憐了,然而網站在創造社會經濟效益兩個方面的貢獻卻并不亞于前者,這不公平!
四川互聯網同業聯盟發起人王佳倫的看法是:很長一段時間來,四川互聯網的發展氛圍一直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大量人才外流,風險投資不屑一顧,同行之間缺少交流,使四川互聯網看起來像個被人遺忘的角落,甚至有點像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他認為,四川的網站普遍缺乏創新,缺乏全國性戰略眼光和布局,急功近利的事做得太多。
“四川互聯網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抄’字當頭,什么流行抄什么。”邵晨一針見血地指出,“執行力最關鍵。他們雖有很高的創業熱情,但市場運作經驗非常缺乏。”
去年,有超過40億美元的外來風險投資基金涌入中國,可是當眾多基金投資商惱火于錢投不出去時,成都獲得風投基金的互聯網企業仍是個位數。四川博遠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齊映山就此分析,很多四川網站老是抱怨風險投資看不上互聯網,其實哪個投資人明明看到賺錢生意會不投呢?“事實上,風險投資家最想做的事情是:在特定的產業領域尋找一個優秀的營運者,而不是一個構想者。光有賺錢點子,沒有產業化方案不行!”
前途:差異化與集群突圍
四川互聯網到底如何突破瓶頸走向全國?“我覺得本地網站應該尋找到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比如說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和慧聰網都有很強的全國性資源,但其本地化特色卻做得不夠。成都老板喜歡在茶館里談生意,你讓他們抱個筆記本電腦在茶館里上網和其他地方的客戶進行在線交流,他們沒這個習慣。所以利用手機的移動電子商務做成都網站,今后就有機會沖出來。另外,你要和騰訊、新浪這些門戶拼是不行的,不如在新客戶身上下工夫。四川現在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還不到2%,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空白市場啊!”全球制造網的CEO吳限認為,差異化和本地化將是四川互聯網突破的兩個方向。
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聯盟化,推廣一個地域性質的共同品牌。在這點上,重慶網站就做得比成都好很多。“隨著互聯網新一輪競爭熱潮的到來,四川互聯網從業者必須聯合起來以突出重圍,一個人不行,大家共同來打造合作氛圍和聯盟化品牌難道還不行嗎?”四川互聯網同業聯盟發起人王佳倫透露,在10月下旬,120多位來自四川各地的個人網站站長和互聯網創業者已經在蓉建立四川民間首個互聯網同業聯盟,倡議雄心勃勃的創業者們推廣四川互聯網業的整體品牌,擺脫四川一直扮演全國互聯網業配角的形象,開發更多的互聯網應用項目,讓網民們感受到更多便捷。據悉,該聯盟還將是一個信譽擔保聯盟,成員之間將進行更多合作,并開展網站運營實戰經驗交流和人才交流。“我們希望更多的網站加入其中。”王佳倫說。
但愿老王的這個愿望早日變成現實。
名詞解釋
“創意產業”于1998年由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首次提出,其定義為:源于個人創造力、技能與才華的活動,而透過知識產權的生成和取用,這些活動可以發揮創造財富與就業的成效。與“創意產業”密切相關的是“文化產業”和“內容產業”。在國內,創意產業被界定為:擁有知識產權保護的、以自主創造為主要特征的產品設計和生產產業。在目前,這種產業重點以文化產業為關聯產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