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評論員 王琍 國慶前夕,國務院正式下發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被業界稱為“國29條”的《意見》傳遞了什么?輿論普遍認為,“國29條”將起到振興經濟、帶動中國經濟轉型的作用,這是因為“國29條”將發展中小企業放在了首要位置。
就世界范圍而言,經濟領域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基石和發展的動力,僅就制造業而言,中小企業吸收的就業人數占制造業就業總人數的60%~80%,而大型企業是領頭羊,起著引導方向的作用。或許有人會擔心關注中小企業會忽視大型企業,但這種擔心顯然多余,就像領頭羊沒有了,羊群中自然會產生新的領頭羊一樣。由于中小企業資本有機構成比大企業低,同樣的投資,中小企業可以容納比大型企業多14倍的就業人口數,同樣也可以比大型企業創造更多的社會需求。
世界金融風暴襲來,中國經濟未能獨善其身。雖然憑著中國政府的強大調控能力,可以瞬間啟動4萬億的投資,但是4萬億不可能是常態,而4萬億主要投入的是鐵路、公路、基礎建設,投資大、見效慢。因此,“國29條”的出臺,被認為是在4萬億之后再次為經濟長期發展注入動力,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轉折點。
但是,困難也很明顯。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型而來,轉型前的社會經濟結構嚴重制約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路徑,拿“國29條”看,共有八個部分,分別是:一、進一步營造有利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二、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四、加快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五、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六、努力改進對中小企業服務;七、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八、加強對中小企業工作的指導。其中,最關鍵的是第二和第三部分,如果把中小企業比做汽車,解決了以上兩個部分,就如同一邊裝上了馬力強大的發動機,一邊減輕了車上的負擔,可以讓經濟之車高速前進。
讓人擔心的是,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經濟呈現典型的二元結構,一邊是數量少但規模大的國有和大型企業,另一邊是數量多但規模小的中小企業,我們的金融和稅收政策十分偏愛國有和大型企業,爭相給他們貸款,對他們的減稅也爽快,而大量中小企業,貸款難上加難,減免稅是少之又少,而各項額外的稅費反而很多。“國29條”如果能切實得到貫徹落實,這種狀況將得到改變,中國經濟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系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