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征信所21日發布報告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產業的影響利大于弊,而“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更可以為臺灣百家大型集團中的金融業帶來每年新臺幣5.5兆元的商機。
中華征信所昨天公布了“2009年臺灣百家大型集團排名與研究”,中華征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根據“經濟部”模型試算,簽訂ECFA后,可能使臺灣百家大型集團中受益較大的石化、機械等行業營收增加新臺幣2203億元,在負面影響方面,會讓電子、電機等行業減少營收新臺幣3445億元。但根據中華征信所的評估,ECFA的負面影響被高估了,減少金額應該連新臺幣3445億元的一半都不到。
中華征信所研發部總編輯劉任說,“經濟部”認為電子業受影響較大,但事實上電子業在大陸布局已久,且深耕全球,更有很多企業早在大陸設廠,變成陸資公司,一直以來都享受零關稅等優惠待遇,因此損失絕不會大。綜合評估后,ECFA對產業的影響是利大于弊。
在MOU效應方面,中華征信所也持樂觀看法。張大為表示,大陸臺商有廣大的融資需求,若以臺商10萬人、每家臺資企業需要人民幣1000萬元融資額度來算,資金規模就達新臺幣4.5兆元。此外,再以10萬個臺商及其家庭的理財市場來估計,若每戶有人民幣1000萬元的貸款、理財需求,這些業務量也高達新臺幣1兆元。因此,單單來自于大陸臺商的商機就有新臺幣5.5兆元。
張大為表示,臺資銀行前進大陸市場時,一定會希望參股大陸城市銀行,此時最好選擇天津、重慶、青島、武漢等地的銀行,他認為內陸地區的經濟會快速復蘇,可以帶動更多商機。張大為說,根據中華征信所對臺灣百家大型集團內的13個金控集團所做的競爭力評估,等到MOU簽訂完成,國泰金控、富邦金控以及新光金控是最有能力在大陸市場卡位的金控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