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10個億”,一貫低調的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拋出一個“高調”言論。作為國內知名的B2C電子商務企業老總,劉強東感言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沒有10年的發展積累,沒有10個億的資金投入是做不出來的。
“電子商務尤其是B2C,絕對是一個超大投入才能換來市場的領域。B2C絕對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話故事,它的背后需要企業具備發展沉淀,能夠準確把脈產業鏈上下游用戶的需要;B2C也絕不是一個輕公司,它背后的投入每年都會成倍增加、員工數量翻倍、庫房面積翻番、信息系統及物流系統的巨額投入等等!眲姈|表示。
10年積累三次蛻變
京東商城成立于1998年,和中關村的大部分公司一樣,最初它在電子賣場只有一個攤位,逐漸擴展為兩個,直至最終的12家連鎖店。劉強東當年的設想是像國美、蘇寧一樣,將京東公司打造成一家擁有無數連鎖店的3C垂直類賣場。直到2003年,他的計劃因為“非典”的爆發而改變。
原本車水馬龍的電子賣場變得門可羅雀,這迫使劉強東重新思考最初的設想是否可行。最終,他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冷靜的決定,關閉所有店面,將線下經營搬至線上。
2004年,京東公司正式步入電子商務行業,于是奇跡開始發生了。截至目前,京東商城連續5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0%。
很多人把電子商務歸結到互聯網企業,認為電子商務是信息化的產物,而在劉強東眼里,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業沒有任何區別,信息化僅僅是手段而已。
劉強東把零售業分成了4個不同的階段,集貿式、大商場式、連鎖店式以及今天的電子商務。京東商城10年歷程中,經歷了4個階段中的3個。從中關村電子賣場的小店鋪,發展到遍布全國的12家連鎖店,再到占據3C網購零售市場46.7%份額的電子商務公司,在劉強東看來,京東的10年,正是零售業進化的縮影,也正是這10年,讓京東商城走向了成功。
B2C同樣需要大規模投入
2004年,京東商城營業額1000萬元,2005年3000萬元,2006年8000萬元。自從走上了電子商務這條路,京東商城的業績與日俱增,但劉強東卻發現,自己的公司需要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于是,劉強東開始關注資本市場。
2007年,京東商城獲得了1000萬美元融資;2008年,又獲得了2100萬美元融資,而就在近期,有消息稱,京東商城正在進行第三筆融資。對于這個消息,劉強東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只是表示,如果有結果,將會第一時間通知媒體。
在采購價與銷售價趨同的電子商務領域,無論是京東商城還是卓越亞馬遜,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成為了各家電子商城競爭的關鍵。
而對于劉強東來說,他認為,有些成本是不能省的。今年初,京東商城投資2000萬元建立了自有的快遞公司;年內,京東商城已在全國24座城市建立了自有配送團隊。根據規劃,未來京東自有配送團隊將覆蓋全國所有網購發達、重要的城市。
需要花錢的地方并非配送一個環節,倉儲、服務等環節更是亟待解決的。2009年京東商城加快投入的速度,不僅建立了大規模的全國服務中心,同時還啟動了投資達1.5億元的京東商城(宿遷)信息科技園的建設,此外該公司還購置了大規模的土地, 2010年下半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和成都3個城市建造存儲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大型倉儲中心。京東商城已經將去年底2100萬美元融資中的70%投向了物流系統改造。而改造后的物流系統,將能夠支撐150億至200億元的銷售額。
從1998年公司成立,到“非典”轉型電子商務,再到成為B2C市場的領軍企業,京東商城還在不斷地擴大著自己的市場,且堅定不斷地投入。因為劉強東一直相信:“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沒有10年的時間,沒有10個億的資金是做不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