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是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舉行主題為“政協委員談促進就業”的集體采訪。幾位委員就大學生創業各抒己見,盡管時有“交集”、時有“交鋒”,但不難看出,這些身為企業家的政協委員對大學生群體的高度關注。
●創業就該敢試敢闖
王健林(全國政協常委、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對于大學生創業,我最大的建議就是要敢試敢闖,要有這個膽量。現在大學生出去創業的少,最大一個原因是,許多80后是溫室的花朵,在父母呵護中長大,缺乏創業勇氣和膽量。我30來歲創業的時候,已經是政府的處級干部,環境很好,就是不安于現狀,敢闖。可能100個人里,只有5個人成功,但不要害怕,你試都不敢試,永遠也不會成功。所以大學生不能創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創業勇氣,不敢去試。
●幫民企轉型也是創業
徐冠巨(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聯主席、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公務員崗位,常常有幾千人報名。不可否認,公務員薪酬水平不低,有一些公務員崗位也比較好,但有些地方有些崗位也會消磨人的意志。所以我建議,大學生們要創業,到我們中小民營企業去,幫助我們轉型升級,實現二次創業。在這個過程中,去感受創業的艱辛。
●不鼓勵一畢業就創業
俞敏洪(民盟中央常委、北京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
面對大學生找工作難,大家就拼命鼓勵在大學的時候所有的學生去創業,這實際上是有問題的。面對創業環境,大學生的人生經驗、與人相處能力以及對行業的了解等等都是不夠的。此外,創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失敗的,我看到的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失敗以后,大學生要么抱怨社會不公平,要么把問題歸結在跟他一起創業團隊的懶惰、貪婪、不合作,從此以后對人失去信心。所以,我建議大學生畢業后一定先工作,積累社會經驗,再思考自己未來的創業方向。
|